• 海大首页
  • 党务公开
  • 信息平台
  • English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现任领导
    • 组织结构
    • 院长寄语
    • 工会工作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博士生导师
    • 教授风采
      • 正教授风采
      • 副教授/高工风采
    • 航海技术系
    • 轮机工程系
  • 人才培养
    • 本科教育
      • 航海技术
      • 轮机工程
      •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研究生教育
      • 学位点介绍
      • 教学大纲
    • 实践教学
      • 航海技术实验中心
      • 轮机工程实验中心
      • 特种(液货)船模拟教学平台
    • 精品课程
      • 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
      • 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
      • 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
      • 交通部“九五”优秀教材奖
  • 科学研究
    • 科研机构
      • 全球航行状况研究中心
      • 国际海事(中国)研究中心
      • 船体结构运行品质检测与评价
      • 复杂系统控制与计算实验室
      • 工程中心海洋遥感处理实验室
      • 工程中心智能导航实验室
      • 船舶信息处理实验室
      • CPP船舶模拟器实验室
      • 冷藏运输与节能实验室
      • 清洁能源与动力实验室
      • 新能源及低位热源综合利用实验室
      • 蓄能实验室
      • 油液分析实验室
      • 风洞实验室
    • 成果奖励
  • 国际交流
    • 海外学习
    • 来华学习
  • 学生工作
    • 学工部
    • 准军事化管理
  •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 本科就业
    • 研究生招生
    • 研究生就业
  • 院务公开
    • 规范文件
    • 资源下载
  • 科普基地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博士生导师
  • 教授风采
    • 正教授风采
    • 副教授/高工风采
  • 航海技术系
  • 轮机工程系
  • 当前位置:首页  师资队伍  教授风采  正教授风采
  • 正教授风采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白响恩,女,汉族,1984年08月生,上海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商船学院党委委员,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航海模型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航海教学研究工作,在海事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对能源低碳转型的深化研究》等重要课题,出版《航海导论》等专著,发表《USV path planning algorithm based on plant growth》等论文,参与“蓝色国土科学体验”航海科普基地建设等重要工作和活动。

    电子邮箱:xebai@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于上海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取得学士学位

    于上海海事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取得硕士学位

    于上海海事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二)社会兼职

    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航海模型协会副会长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船舶通航保障;交通运输工程/极地航行

    科研团队:港航安全论证课题组

    (二)科研项目

    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对能源低碳转型的深化研究,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2023-JD-K01-B),2023-2024,主持

    2.《当航海“邂逅”人工智能—智能航海的认知和推广》系列航海科普课程课件开发(2DZ2306700),上海市科委项目,2022-2024,主持

    3.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尾水深海排放2号管项目通航安全专题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2022-2023,主持

    4.上海罗泾港区集装箱改造一期工程施工通航安全保障方案,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2022-2023,主持

    5.金山、奉贤海上风电项目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及通航安全论证报告编制,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2022-2023,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Bai X, Xie Z, Xu X, et al. An adaptive threshold fast DBSCAN algorithm with preserved trajectory feature points for vessel trajectory clustering[J]. Ocean Engineering, 2023, 280: 114930.

    [2]Bai X, Li B, Xu X, et al. USV path planning algorithm based on plant growth[J]. Ocean Engineering, 2023, 273: 113965.

    [3]白响恩,李博翰,徐笑锋等.无人船研究现状及内部构造展望(英文)[J].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2022,21(02):47-58.

    [4]白响恩,刘璐,徐笑锋等.基于改进灰色聚类的洋山港大型集装箱船通航安全评价[J].中国航海,2022,45(04):8-14+22.

    [5]白响恩,江明哲,徐笑锋等.基于双向搜索的改进蚁群算法的船舶路径规划[J].中国航海,2022,45(03):13-20.

    (四)代表性著作成果

    [1] 白响恩,潘杰.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5

    [2] 王志明,陈利雄,白响恩.航海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五)代表性专利成果

    2021年9月28日,一种辅助驾驶员应急操纵决策的显示装置(实用新型)。授权号:ZL202120379603.2[P],获实用新型专利(第二完成人)

    (六)科研获奖情况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航海科普实践”获得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独立完成人)

    “中国商船开辟极地航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8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25)

    “极地综合航海研究与应用”获得2015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30)

    “大型国际邮轮靠离泊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4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6)

    三、教学成果信息

    (一)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2023年获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特等奖

    2020年获第四届上海高校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2020年获上海市教学能手

    “产学研融合发展的航运特色课程群建设与人才培养实践”获得2022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6)

    (二)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2023年指导研究生获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2年指导研究生获2022届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四、其它成果或荣誉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国家级,共青团中央,2023年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省部级,科技部办公厅,2023年

    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省部级,科技部办公厅,2023年

    交通运输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省部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22年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省部级,上海市妇女联合会,2021年

     

     


    白响恩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陈宇里,男,汉族,1979年5月出生,福建莆田人,中共党员,工学研究生学历,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高等技术学院院长、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上海港湾学校校长,兼任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上海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中心理事。主要从事:船舶导航技术、国际海事管理和航海文化等教学研究工作。

    电子邮箱:ylchen@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于上海海事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曾前往世界海事大学,取得硕士学位

    (三)社会兼职

    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

    上海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中心理事

     


    陈宇里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李军军,男,汉族,1981年1月生,江苏如东人,民盟盟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智慧港航系统运作与优化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高校智库内涵建设等重要课题,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局级、横向项目多项。在Physica A、JMSE、NC、JIFS、IJRA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多项。

    电子邮箱:lijj@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

    2008/06,于上海海事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2005/07,于上海海事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取得硕士学位

    2003/07,于上海海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取得学士学位

    (二)工作经历

    2011/11-2013/11,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14/09-2015/9,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国内访学 

    2019/08, 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学院ISCTE-IUL,国外访学

    2008/6-2013/6,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教师

    2013/7至今,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教师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

    (二)主要科研项目

    [1]需求收缩下集装箱物流产业链供应链过剩困境与韧性增强策略研究,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项目(23692107400),2023-2024,主持

    [2]双循环新格局下海港-陆港集装箱运输网络柔性困境与时空治理策略研究,上海市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1692108300),2021-2022,主持

    [3]贸易冲突影响下集装箱海运网络柔性评估与优化策略研究,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项目(20ZKNH084),2020-2020,主持

    [4]拥堵多维蔓延下集装箱港口供应链治理困境与柔性运作策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8BGL109),2018-2021,主持

    [5]不确定时空特征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AGV安全诱导控制,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ZR1420200),2015-2017,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Junjun Li, Anqi Yu, Bowei Xu. Risk propagation and evolution analysis of multi-level handlings at automated terminals based on double-layer dynamic network model [J].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22, 605, 127963.  

    [2]Junjun Li, Jingyu Yang, Bowei Xu, Yongsheng Yang, Furong Wen, Haitao Song. Hybrid Scheduling for Multi-Equipment at U-Shape Trafficked Automated Terminal Based on Chao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 9, 1080.

    [3]Junjun Li, Bowei Xu, Yongsheng Yang, Huafeng Wu. Quantum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AGVs path planning based on Bloch coordinates of pheromones [J]. Natural Computing, 2020, 19, 673–682.

    [4]Li Jun-Jun, Xu Bo-Wei, Wu Hua-Feng. Modified 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or translation control of immersed tunnel element with pontoons [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 Fuzzy Systems, 2019, 36(2): 1073-1081.

    [5]Li Junjun, Xu Bowei, Yang Yongsheng, Wu Huafeng. Three-Phase Qubits-based Quantum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Path Planning of AGV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19, 34(2):156-163.

    (四)代表性专利成果

    [1]2021年04月23日,一种基于幂次等速趋近律的DC-DC变换器滑模控制器及方法。授权号:ZL201910954179.7,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

    [2]2020年12月18日,面向自动化码头AGV群的实时安全诱导方法。授权号:ZL201810266876.9,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3] 2020年2月29日,可拓展准Z源升压变换器及其双积分滑模控制方法。授权号:ZL201911120002.3,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

    [4] 2019年8月02日,一种物流存储系统预防干涉的多自动导引车路径规划方法。授权号:ZL201610022324.4,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5]2018年5月29日,一种水流作用下的沉管平移控制优化方法。授权号:ZL201510198767.4,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三、其他

    (一)荣誉

    上海海事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21年

    2017-2018学年考核优秀,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18年

    2020-2021学年考核优秀,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21年

    2023年度考核优秀,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23年

    (二)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2021年指导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二等奖;

    2021年指导本科生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三等奖


    李军军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陈锦标,男,汉族,1965年5月出生,上海,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航海技术专业教学研究工作,主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长三角关键水域通航船舶态势智能监测技术”【项目批准号22010502000】,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科技部、交通部、武汉理工大的子课题船舶驾驶评价体系及船员实操考试自动评判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15BAG20B05-02】,参与并完成了科技部、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深水作业标准技术研究\船员操作仿真模拟系统研制\深水安全起抛锚系统设备配置及应用研究”[批准号:2008ZX05027-005-003]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要课题,参与编写“船舶结构与设备”,发表“基于航海模拟器的模糊结构元方法自动评价船舶操纵能力”,“基于GA-BP模型的船舶操纵智能化评估”等论文。

    电子邮箱:jbchen@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1995年7月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航海技术专业,取得工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5年7月就职于上海海运学院航海系,先后任实验中心实验员,船艺教研室专业教师,现在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航海系任专任教师。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交通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科研团队:参与航海仿真相关项目研究。

    (二)科研项目

    1.深技服—深水多功能船模拟器研制项目合同、一般横向项目、20231208-20251230,主持。在研。

    2.湖州船舶驾驶模拟器扩建项目、一般横向项目、20231204-20241204、主持。在研。

    3.泰州市地方海事船检协会-两本船内河船舶操纵模拟器系统,一般横向项目,2020-1228-202311120,主持,完成,并通过验收。

    4.海上风电施工技能实操模拟器、一般横向项目、20190905-20230828,主持,完成,通过验收 。

    5.长三角关键水域通航船舶态势智能监测技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22010502000),202203-202502,主持,在研。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期刊类

    【1】 陈锦标.基于航海模拟器的模糊结构元方法自动评价船舶操纵能力,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RENDS AND TECHNOLOGY (IJETT), 20170920.

    【2】 陈锦标,肖英杰,唐瑶. 基于GA-BP模型的船舶操纵智能化评估,中国航海,2016-03-29,

    (四)代表性专利成果

    20200428 一种船舶系缆装置、发明专利、发证、排名3。

    20140129 桌面模拟船舶操纵系统、实用新型、发证、排名1。

    (七)科研获奖情况

    1.航海科技仿真平台,2013年12月,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5。

    2.陆空军船艇指挥训练平台, 20070705,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2。

    三、教学成果信息

    (一)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2009年,参编教材“船舶结构与设备”,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3]。

    四、其它成果或荣誉

    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上海海事大学,2011年度。

    刘浩清优秀教师奖,三等奖,上海海事大学,2013年度。

    刘浩清优秀教师奖,三等奖,上海海事大学,2016年度。

    上海海事大学突出贡献奖,上海海事大学,2021年度,2022年度。


    陈锦标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现为上海海事大学教师,研究生学历,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多孔介质传热与流动、电子器件冷却;液流电池和锂电池及超级电容储能;太阳能利用及建筑节能;与海洋动载下船舶LNG槽内热动特性,热-质-力耦合机制方面的科研,以及高等流体力学和热工测试技术教学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项目。

    电子邮箱:weichen@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华中科技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取得博士学位,并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2004年至今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教师

    (二)交流与合作经历

    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州大学 河滨分校,师从Vafai教授,从事多孔介质内传热与流动的研究。

    2011年-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动力学院,教育部国内访问学者。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船舶与海洋工程

    科研团队:船舶新能源利用及安全运输

    (二)科研项目

    近年来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动载下船舶LNG槽泄漏多孔隔热层热-质-力响应机制的研究,2023/06-2026/05,主持;

    (2)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含湿多孔蒸发制冷墙体分层传热及界面迁移机理研究2013/01-2016/12,主持;

    (3)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射流及超声波复合作用于梯度含湿多孔介质薄液膜分层传热及界面迁移机理研究,2019/06-2022/05,主持;

    (4) 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多孔介质纳米流体热质迁移多场量耦合机理研究,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主持;

    (5) 上海市教委创新科研课题:毛细驱动纳米流体相变循环及界面特性的研究,2014/01-2016/12,,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Liulin Que , Wei Chen*, Analysis of the lithium electrodeposition behavior in the charge process of lithium metal battery associated with overpotential,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23.2.

    [2] Po Liu, Wei Chen* ,Thermal-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steam–air condensation in vertical porous-wall corrugated tubes,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24(236),121668

    [3] Hao Dai, Wei Chen*, Xuebo Dong, Yi Liu, Qian Cheng, Thermohydraul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graded porous media microchannel with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suspen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Volume 176, September 2021, 121459.

    [4] Qian Wang, Wei Chen*, Research on thermo-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and energy conversion in discharge process of vanadium-manganese flow battery associated with MnO2 precipitation,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Volume 210, 25 June 2022, 118356.

    [5] Po Liu, Wei Chen*, Thermal-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in porous-wall corrugated microchannel with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slurry,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Volume 138, November 2022, 106316

     

     

     

     

     


    陈威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刘轶华,男,汉族,1980年03月生,湖南郴州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海上交通安全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议人,广州市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航海教学研究工作,在水路交通流理论、海上交通安全和桥梁主动防船舶碰撞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等重要课题,发表航道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评价等论文,参与学科和行业协会等重要工作和活动。

    电子邮箱:liuyh@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至少填写最高学历

    2020年于上海海事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2004年于上海海事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取得硕士学位

    2002年于上海海运学院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取得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07, 2022–Present   上海海事大学  教授  博导 硕导

    06, 2021–06, 2022  上海海事大学  副教授博导硕导

    07, 2019–06, 2021  上海海事大学  副教授硕导

    07, 2014–07, 2019 上海海事大学  副教授硕导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曾前往美国麻省大学阿姆斯特分校(2016年)、日本神户大学(2006年)任访问学者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海上交通安全;智能航海

    科研团队:海上交通安全与应用课题组

    (二)科研项目

    近年来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基于多源数据驱动的船撞桥危险度智能识别和预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509151),2016-2019,主持

    [2] 基于气象海洋大数据的海运航线智能决策系统及一体化服务平台研制,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重大创新项目(2019JZZY020713),2019-2023,主持

    [3] 航道智能化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与海损落水人员漂移预测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社发项目(21DZ1201004),2021-2024,主持

    [4] 上海第二液化天然气站线项目船舶进出港交通组织专题研究,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第二液化天然气站线项目筹建处(H20190274),2019-2020,主持

    [5] 湛江港东海岛港区巴斯夫(广东)一体化液体散货码头项目靠离泊&系泊专题研究咨询服务,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H20210410),2021-2022,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期刊类

    [1] Liu Y*, Guo X. Study on risk of ship collision in bridge life-cycle based on synergetic theory[J]. Ocean Engineering, 2023, 289: 116148.

    [2] YiHua Liu* and Yu Ma. A Field Theory-Based Novel Algorithm for Navigational Hazard Index.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Engineering.2023, 11, 178(1-15)

    [3] YIHUA LIU*, Jingyan Zhang and Bo Tu. Algorithm of Ship-Bridge Collision Risk Considering Ship’s Dimensio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Engineering.2022, 10, 1635(1-13)

    [4] YIHUA LIU*, TING WANG and HONGZHI XU.PE-A Star Algorithm for Ship Route Planning Based on Field Theory. IEEE Access,2022, 10(36490-36514)

    [5] Yihua Liu*, Yunlong Cheng, Bo Tu and Daiheng Ni.Level of Service Based on Fundamental Diagram of Waterway Traffic Flow.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2022, 10,1171(1-12)

    (四)代表性专利成果

    [1] 2022年11月08日,一种基于AIS数据的海上交通流基本图生成方法。授权号:CN 112967526 B[P],获国家发明专利(学生第一发明人)

    [2] 2022年04月12日,一种基于宏观基本图的水上交通服务水平划分方法。授权号:CN 112991819 B[P],获国家发明专利(学生第一发明人)

    [3] 2022年06月24日,一种考虑船舶尺度的船撞桥危险度计算方法。授权号:CN 113112871 B[P],获国家发明专利(学生第一发明人)

    [4] 2022年09月16日,基于协同学的桥梁防撞系统协同配置的构建方法:CN 113436468 B[P],获国家发明专利(学生第一发明人)

    [5] 2023年09月29日,一种基于实船六自由度姿态数据的船舶操纵预报数据库更新方法:CN 112800075 B[P],获国家发明专利(学生第一发明人)

    (六)基地

    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主要成员。

    (七)科研获奖情况

    “长三角(上海段)航区通航管理成套技术研究”获得2011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十)

    三、教学成果信息

    (一)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1] 2011年获上海海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鼓励奖

    [2] 2023年获上海海事大学第六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优秀奖

    (二)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1] 2023年指导研究生参加第二十届“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人次

    [2] 2022年指导研究生参加第十九届“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2人次

    四、其它成果或荣誉

    [1] 刘浩清教育优秀奖(航海实习一等奖),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15年

     

     


    刘轶华
  • 一、基础信息

    陈武,男,1973年5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轮机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船舶废热回收、船用空调与冷藏技术、船舶节能和新能源技术。先后共主持各类科研及教改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其它省部级项目2项,作为主要成员(排名第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Energy》、《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船舶工程》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实现专利转让3项。

    联系方式:chenwu@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2002年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曾先后在美国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亚太技术中心、集美大学工作,2019年起任职于上海海事大学。2008年经福建省人事厅正式评聘为教授,2009年起担任硕士生导师,2013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2002-2005,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生

    (三)社会兼职 

    曾任福建省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交通信息与安全》、《冷藏技术》等学术期刊编委、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委员;2014-2017年曾任教育部航海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级顾问。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二)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船舶废热驱动的船用喷射制冷-转轮除湿空调的研究,2017.01-2020.12,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船用直接膨胀式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动态建模及控制研究,2009.01-2011.12,主持。

    3.上海市协同创新项目,01JFMJGSRCP******应用研究,2023.01-2024.12,主持,在研(省部级重大项目)

    4.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中央热水系统在海西地区的应用研究,2015.11-2018.10,主持。

    5.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回收船舶废热的船用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2012.06-2015.05,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A novel multivariate linear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marine rotary desiccant air-conditioning by adding a dynamic correction factor,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78:101-109, 2015  (SCI/EI双收录)

    2) Energy and exergy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marine rotary desicca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 based on orthogonal experiment, Energy, 77:953-962, 2014 (SCI/EI双收录)

    3) Research on a novel DDC-based capacity controller for the direct expansion VAV A/C System,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51(1): 1-8,2010 (SCI/EI双收录)

    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R410A and R22 residential conditioners,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8(1):1-7, 2008 (SCI/EI双收录)

    5) Development of a dynamic model for a DX VAV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47(18-19):2900-2924,2006 (SCI/EI双收录)

     

    三、教学成果信息

    (一) 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1)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船舶辅机》,2022-2024,项目负责人

    (2)福建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集美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2-2014,项目负责人

    (3)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群建设项目,集美大学航海类专业群,2016-2017,项目负责人

    (4)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建设项目,集美大学航海类专业群,2018-2020,项目负责人

       


    陈武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高文忠,男,汉族,1978年5月生,山东济宁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能源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在LNG冷能发电关键技术、CO2捕集技术、固体储氢与用氢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点研发等重要课题,发表非共沸有机工质发电、小温差发电等科学论文。

    电子邮箱:wzgao@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2006年于上海理工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取得硕士学位

    2010年于上海理工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2020年浙江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2006年至今,上海海事大学 讲师、副教授、教授

    (二)交流与合作经历

    2012.9-2013.5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及密歇根理工大学,任访问学者

    2013.9-2014.3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任访问学者

    2016.6-2016.9前往瑞典世界海事大学,培训学习

    2017.7-2018.6 前往西安交通大学,任访问学者

    2019.7-2019.9 前往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交流学习

     

    (三)社会兼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议人,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会评专家,IEEE 综合能源分委会常务理事,国际期刊《Solar Energy》《Renewable Energy》、《Energy and Building》、《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及中国权威期刊《化工学报》的审稿人,上海市制冷协会会员。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新能源学科方向,LNG冷能利用;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固体储氢与用氢

    科研团队:清洁能源利用团队

    (二)科研项目

    1、基于真空雾化闪蒸方法的多元盐除湿溶液再生机理研究(5110609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2014,主持

    2、LNG动态气化条件下非共沸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18040501800),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2018-2022,主持

    3、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CCHP负荷预测和多目标优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委托科技项目,2020-2021,主持

    4、LNG 冷能发电中试系统研制,中船集团委托科技项目,2022-2024,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期刊类

    (1)Gao Wenzhong, Zhu Shengzhe, Tian Zhen, Zhang Yuan, Yang Chao.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RORC system performance for recovering LNG cold energy under heating and cooling capacities variations[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23, 290:117157.

    (2)Gao Wenzhong, Wu Zijie, Tian Zhen, Zhang Yu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an R290-based organic Rankine cycle utilizing cold energy of liquid nitrogen[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2, 202: 117757.

    (3)Gao Wenzhong, Qi Jiaye, Yang Xuan, Zhang Jiahao, Wu Dawei.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bubble departure diameter in pool boiling under sub-atmospheric press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19,(134): 933-947

    (4)Wenzhong Gao, Changsong Li, Changda Xu, Dong Wang , Dawei Wu.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alt-water separation in the vacuum flashing assisted with heat pipes and solid adsorption[J]. Desalination, 2016, 399:116-123

    (5)Wenzhong Gao, Changsong Li, Changda Xu, Dong Wang , Dawei Wu.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alt-water separation in the vacuum flashing assisted with heat pipes and solid adsorption[J]. Desalination, 2016, 399:116-123

    (四)代表性专利成果

    (1)2017年1月4日,一种基于固体吸附驱动和热管强化传热的电子器件散热器。授权号ZL 2014 1 0249378.5,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2)2015年12月30日,一种用于盐溶液的真空雾化闪蒸水分离装置,授权号Zl 2014 1 0248369.4,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3)2019年9月13日,一种带回热循环的利用LNG冷能和工业废热的ORC发电系统,授权号ZL201811180495.5,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

    (4)2022年5月10日,一种可高效利用低温冷能的低压型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授权号ZL201910003734.8,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

    (5)2021年12月3日,一种可实现冷热电联供的集成型供能系统,授权号ZL201910003733.3,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

    (五)基地

    上海市深远海“全渗透”能源动力前沿科学研究基地,海洋温差发电方向负责人

    (六)科研获奖情况

    “介观尺度多孔介质真空绝热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4年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三、其它成果或荣誉

    (1)“罗煌枫”博士奖,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12

    (2)优秀教育工作者,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17

    (3)江苏省人才计划1项,2016

    (4)上海市人才计划1项,2018

     

     

     



    高文忠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胡勤友,男,汉族,1974 年8月生,安徽舒城人,无党派人士,复旦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理学博士,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水路交通信息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船舶交通态势感知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视觉与AIS数据融合的内河船舶位置参照信息反演方法研究”、“深蓝计划专项战略研究”、“智能海事搜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要课题,出版“Model Course on Navigation in Polar Waters”等专著。牵头研发的船队在线HIFLEET航运数据平台已在政府主管机关、国内外航运企业或船舶上大量使用,获多项科技进步奖。

     

    电子邮箱:qyhu@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1991-1995 上海海运学院 航海系远洋船舶驾驶专业 学士

    1996-1999 上海海运学院 航海系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 硕士

    2000-2003 复旦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 博士

     

    1995-2000 上海海运学院 商船学院航海系 助教

    2000-2004 上海海运学院 商船学院航海系 讲师

    2004-2010 上海海事大学 商船学院航海系 副教授

    2010-至今 上海海事大学 商船学院航海系 教授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曾前往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计算机系,任访问学者

    (三)社会兼职

    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交通运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船舶交通态势感知科研团队:船舶交通态势感知

    (二)科研项目

    1. 视觉与AIS数据融合的内河船舶位置参照信息反演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372316),2024-2027,主持

    2.深蓝计划专项战略研究,交通运输部2020年重点科技项目(2020-MS6-162),2020-2022,主持

    3.智能海事搜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18DZ1206300),2018-2022,主持

    4.海上甚高频宽带数据通信MIMO-OFDM技术研究,交通运输部应用基础研究( 2015329810030), 2014-2016, 主持

    5.极地水域航行示范课程(国际合作项目),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2013-2015,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Tianrui Zhou, Qinyou Hu(通信作者), Zhihui Hu, Rong Zhen,An adaptive hyper parameter tuning model for ship fuel consumption prediction under complex maritime environments,Journal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Volume 7, Issue 3, June 2022, Pages 255-263,SCI 2区,IF 3.408,引用19次

    [2]Zishuo Huang,Qinyou Hu(通信作者),Qiang Mei,Chun Yang and Zheng Wu,Identity recognition on waterways: a novel ship information tracking method based on multimodal data,The Journal of Navigation,Volume 74,Issue 6,, 1336-1352,June 2021,SCI 2区,IF1.908,引用3次

    [3]Tianrui Zhou, Qinyou Hu(通信作者), Zhihui Hu, Jiamao Zhi,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Vessel Speed Dynamic Control considering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vol. 2022,  2022.EI, 引用次数:19次

    [4]Peng Wang, Qinyou Hu(通信作者), Yongjun Xu, Qiang Mei, Fei Wang,Evaluation methods of port dominance: A critical review,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Volume 215,2021,105954,ISSN 0964-5691.SCI 3区,IF2.482,引用11次

    [5]Zishuo Huang,Qinyou Hu(通信作者),Lan Lu,Qiang Mei and Chun Yang,Online Estimation of Ship Dimensions by Combining Images with AIS Reports,J. Mar. Sci. Eng. 2023, 11(9), 1700,SCI 2区

    (四)代表性著作成果

    1.胡勤友, 陈宇里,N.Nikitas, A.Wentrit等, Model Course on Navigation in Polar Waters [M].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ritime Universities Secretariat Press, 2015

    2.李世博,胡勤友,冯道伦,李根,孙志宽, 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及其导则,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3.王志明,胡勤友,耿鹤军,涂兴华,应士君,刘伟潮,航海技术专业海上实践教学指南,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3

     

    (五)代表性专利成果

    2023年9月24日,一种基于时空相关性的潮汐水位预报方法,授权号:ZL202010469480.1,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

    2022年11月8日,一种基于实时AIS的船舶目标黑白名单维护方法,授权号:ZL201811494828.1,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

    2020年9月8日,兼容北斗的AIS的船舶相互识别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授权号:ZL201710464942.9,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2020年1月7日,一种远程控制的传播信息回传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授权号:ZL201710103534.0,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

    2019年10月25日,船舶即时通信系统及方法,授权号:ZL201610791319.X,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六)基地

     上海智能海事搜救与水下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七)科研获奖情况

    1.“船舶AIS智能应用与航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获得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2.“基于海图大数据的船舶智慧航行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9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五)

    3.“电子海图船舶动态监控与导航保障大数据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得201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4.“极地综合航海保障研究与应用”获得2015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排名第十一)

    三、教学成果信息

    (一)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2013年“航海技术专业国际化办学”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四、其它成果或荣誉

    (一)科技成果转化

    2021年7月,一种智慧航标(发明专利,专利号:201610230437.3,发明人:胡勤友,王垒,向哲,陈亮,杨春)转让给连洋航务集团有限公司


    胡勤友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

    郭军武,男,汉族,1970年10月生,浙江江山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轮机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轮机工程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在船舶柴油机脱硝脱硫除碳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国家级/省部级/横向课题等重要课题,出版《船舶管理》等教材和专著,发表SCI/EI/核心期刊等论文。

    电子邮箱:jwguo@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轮机工程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曾就职于上海锦江航运有限公司任轮机长

    (二)交流与合作经历

    曾前往上海交通大学任访问学者。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

    科研团队:郭军武船舶低碳减排技术研究团队

    (二)科研项目

    1.水下物体脉动压力与流噪声频谱特性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第二负责人,结题

    2.港口岸电效益评价及绿色邮轮港口低碳减排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结题

    3.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试题素材标准研究及素材征集,上海海事局,项目负责人,结题

    4.海洋运输船舶应变部署表标准制修订, 上海海事局,项目负责人,结题

    5.船用柴油机尾气净化性能实验研究,上海稀尔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结题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Guo Junwu,Guo Leyang. Study on simplification calculation model of Marine diesel engine exhaust flow based on air-fuel ratio.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22.1

    2. Guo Junwu,Guo Leyang. Research on SOX online detection system of marine diesel engine based on LabVIEW.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2.9

    3.Guo Junwu,Guo Leyang. Research on emission reduction properties of cerium zirconium composite oxides on PM and NOX of diesel engines. Polis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2022.2

    4. Guo Junwu,Guo Leyang.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ssion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inorganic acid and organic acid rare earth fuel additives for diesel engines. Polis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2022.12

    5. Guo Junwu,Guo Leyang.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ssion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Two Organic Acid Rare Earth Fuel Additives for Diesel Engines. Polis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2023.3

    (四)代表性著作成果

    1.郭军武主编著作《船舶检验》,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21.12

    2.郭军武主编著作《船舶管理》,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21.12

    3.郭军武主编著作《造船生产模式与船舶检验》,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5.8

    4.郭军武主编著作《轮机概论》,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2.3

    5.郭军武主编著作《轮机英语》,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6

     


    郭军武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胡甚平,男,汉族,1974年5月生,湖北通城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航海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航海模拟器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航海模拟器教师联合会执行委员。主要从事:航海技术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在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重要课题,出版《海上交通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船舶驾驶台资源管理》等专著,发表海上交通安全控制与风险评估等论文,曾获交通运输部科技英才称号和国家级行业学会等多项科技进步奖。

    电子邮箱:sphu@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上海海事大学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曾前往日本东京商船大学和澳大利亚海运学院,任访问学者

    (三)社会兼职

    中国航海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航海模拟器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航海模拟器教师联合会执行委员。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交通安全与环境工程;水路交通运输/安全工程

    科研团队:海上交通安全保障

    (二)科研项目

    [1] 北极冰区多船型航行风险评估和航道通航能力控制体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2800905),2021-2025,参与。

    [2] 船员不安全行为与状态的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B1600602),2019-2022,参与。

    [3] 非常态下客船通航安全监管与人群应急疏运的冲突治理策略研究——以上海港为例,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20692108700),2020-2021,参与。

    [4] 基于系统控制理论的绿色燃料动力船通航风险燃料-船舶谐振控制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272353),2023-2026,主持。

    [5] 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安全空间分异与韧性治理体系建设,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3YJAZH157),2023-2026,参与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Shenping Hu; Wenjing Li; Yongtao Xi; Wei Li; Zhiqiang Hou;   Jianjun Wu; Bing Han. Evolution pathway of process risk of marine traffic with the STAMP model and a genetic algorithm: A simulation of LNG-fueled vessel in-and-out harbor[J], Ocean Engineering, 2022, 253:111133.

    [2] Shenping Hu; Zhuang Li; Yongtao Xi; Xunyu Gu; Xinxin Zhang. Path Analysis of Causal Factors Influencing Marine Traffic Accident via Structural Equation Numerical Modeling[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 7(4): 96.

    [3] Shenping Hu ; Quangen Fang; Haibo Xia; Yongtao Xi. Formal safety assessment based on relative risks model in ship navigation[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2007, 92(3): 369-377.

    [4] 胡甚平,黄常海,邓华等. 船舶引航过程风险马尔科夫链模型动态仿真[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7, 38 (09): 1391-1398.

    [5] 胡甚平,方泉根,张锦朋等. 沿海水上交通安全的风险评估研究[J]. 中国航海, 2010, 33 (01): 50-55.

    (四)代表性著作成果

    [1] 胡甚平. 船舶驾驶台资源管理(BRM)[M].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3:1-298.

    [2] 胡甚平. 海上交通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1-298.

    [3] 顾维国,胡甚平. 海事安全调查与案例分析[M].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7:1-298.

    [4] 叶平,胡甚平. 海南省港口船舶引航技术[M].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21:1-298.

    [5] 潘国华,胡甚平. 宁波港域船舶引航技术[M].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23:1-298.

    (五)代表性专利成果

    [1] 2016年5月25日,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船舶航行数据处理与报警系统及其方法,授权号:CN201410027290.9,获国家发明专利(第2发明人)。

    [2] 2019年7月25日,一种液舱自由液面对船舶稳性的修正方法,授权号:CN201910676597.4,获国家发明专利(第2发明人)。

    [3] 2020年9月4日,一种沿海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方法,授权号:CN201810992484.0 ,获国家发明专利(第3发明人)。

    (六)科研获奖情况

    [1] 大型船舶航行风险评估预测及决策一体化技术及应用,获得2011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3).

    [2] 国内航行海船安全检查标准一体化技术及示范,获得2015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4).

    [3] 中国港口设施保安风险管控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 获得2018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4).

    [4] 油品港口运营过程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9年中国航海学会,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3).

    [5] 基于感潮港口全息画像的船舶航行风险精益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23年中国航海学会,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2).

     

     


    胡甚平
  • 个人简介:

    胡志武,男,汉族,1971年2月生,湖南双峰人,中共党员,全日制研究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船舶安全管理、海上交通工程、教育质量管理、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主讲“船舶安全管理”“船舶值班与避碰”“船舶信号与VHF通信”“ISM规则与PSC”“海上交通环境评价”“海事日语”等课程。主持“海上搜救中漂浮物运动轨迹测的关键技术研究”“水上交通拥挤区域在线识别与发布”等课题研究,发表“电子潮汐图表的开发和应用”“航海教育培训中的质量管理——中国经验”等论文。

    电子邮箱:zwhu@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1993年上海海运学院航海系海洋船舶驾驶专业毕业留校任辅导员。1995-1998年在职攻读航海技术专业硕士学位。1999-2003年在日本神户商船大学攻读海上运输系统科学专业博士学位。2012年晋升教授。先后担任商船学院党总支干事、航海系主任、商船学院工会主席,学校质量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分管文秘工作),机关党总支书记,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代理院长等职务。从事过本科教学、航海职教、船员培训、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管理、质量管理、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学生管理、办公文秘、工会、党建等工作。

    (二)社会兼职

    中国海事专家委员会海事综合管理分委会委员,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航海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日分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常务理事、留日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三)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船舶安全管理;海上交通工程


    胡志武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

    江国和,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江西都昌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轮机工程教学研究工作,在船舶动力机械振动噪声控制、船舶柴油机故障诊断技术和船舶柴油机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以及多项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在中国造船、振动与冲击、中国油脂、环境科学研究、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电子邮箱:ghjiang@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蒸汽燃气轮机和振动冲击噪声专业,分别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曾就职于江苏科技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师。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科研团队:船舶动力装置减振降噪及节能减排。

    (二)科研项目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柴油机电力测功系统发电电能质量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20dz1206002),2020.9--2023.8,主持;

    2.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船用发动机匹配关键技术研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18DZ1202902),2018.7-2021.6,主持;

    3.拖曳线列阵隔振模块数学建模和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772072),2008.01-2010.12,主持;

    4.大型养殖船振动噪声舒适性评估及多方案优化,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22.3-2023.3,主持;

    5. 船舶柴油机添加MAZ燃油清净增效剂的节能与减排效果分析,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23.3-2024.12,主持。

     

    近年来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成果:

    [1] Cunfeng Wei,Guohe Jiang,Gang Wu,Yu Zhou,Yuan yuan Liu. 

    Effects on of Blended Biodiesel and Heavy Oil on Engine Combustion and Black Carbon Emissions of a Low Speed Two Stroke Engine[J]. Polish maritime research, 2024,31(1):94-101

    [2] Cunfeng Wei1,Guohe Jiang,Lei Cui,Gang Wu,Shasha Zhong. Combustion Analysis of Low-Speed Marine Engine Fueled with Biofuel[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2023, 22(4):861-869.

    [3] Xiangyi Zou,Guohe Jiang,Linchang Ye.Underwater Radiated Noise Evalua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Support Mother Ship for a Manned Submersible[J],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2023, 22(2):334-343.

    [4] Xiangyi Zou,Guohe Jiang,Linchang Ye.Vibration Response Analysis of a New Scientific Research Ship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odeling[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2022,21(2):69-81

    [5] Xiaoyong Gu, Guohe Jiang, Zhenghua Guo, Shangzhi Ding.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low-pressure gas supply system for dual fuel engine [J]. Polish maritime research, 2020, 27 (2): 76-84.

    (三)基地

     “船舶与海洋工程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船舶智能运维与能效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地/平台主要成员。

      

    三、教学成果信息

    2023年,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船舶柴油机,课程负责人。


    江国和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 

    李文戈,男,汉族,1966 年 7 月生,陕西城固县人,民建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民建上海海事大学支部副主委。主要从事船机维修与再制造,船舶材料与表面工程、材料腐蚀与防护等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工信部、上海市科委、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发表论文近百篇。

    电子信箱:wgli@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2004年1月 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9.8-至今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1-2009.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系主任、教授

    1995.3-200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过程装备与控制系副教授

    1988.7-1992.9 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表面处理车间工艺室副主任、工程师。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2012.11-2013.1在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UCF)任访问学者。

    (三)社会兼职

    现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涂料涂装与表面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常务委员/表面工程分会常务委员/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理事/高能密度热处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分会理事;上海腐蚀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上海激光学会激光表面改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3D 打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机械工业增材制造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再制造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上海市及部分省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上海及部分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专项资金评审专家。《无机材料学报》、《表面技术》、《机械工程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保护》等期刊编委。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

    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船机绿色修造与表面工程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物腐蚀、污损与防护,高能束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残余应力及材料失效分析;

    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多功能(防腐、减阻、防结冰等)一体化涂层技术及应用。

    船舶材料与表面工程(船机修造)科研团队介绍主页链接如下:

    https://www.x-mol.com/groups/tltq

    (二)科研项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先进涡轮发动机热端部件绿色关键工艺系统集成(子课题),2017.12-2020.12,主持;

    (2)仿生增材构筑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其强韧化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2236),2021.01-2024.12,主持;

    (3)激光增材制造耐蚀耐磨镍基合金涂层及其界面行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2168),2016.01-2019.12,主持;

    (4)强制对流条件下 Mo-Ni-B 三元硼化物陶瓷增强相的原位合成与非平衡凝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2140),2012.01-2015.12,主持;

    (5)激光熔池内Cr7C3-VC复相陶瓷增强相的燃烧合成及其凝固组织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972089),2010.01-2012.12,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为通讯作者)

    [1] 李文戈,张博文,邓伟涛.船机修造用Mo2FeB2金属陶瓷涂层的有限元模拟及性能分析[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22,43(01):119-126.

    [2] Tao Jiang, Kang Xu, Ying Wang, Lixue Xiang, Bo Tang, Shanshan Shi, Yifan Li, Wei Yu, Huaqing Xie, Xinfeng Wu, Wenge Li*, Kai Sun, Runhua Fan, and Jinhong Yu. In Situ Construction of High-Thermal-Conductivity and Negative-Permittivity Epoxy/Carbon Fiber@Carbon Composites with a 3D Network by High-Temperat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3, 15 (46):54027-54038.

    [3] Nan Zheng, Jie Liu, Guoqing Wang, Pan Yao, Lihong Dang, Ze Liu, Jiufu Lu, Wenge Li*. Robust UV/moisture dual curable PDMS-microcapsule-silica functional material for self-healing, antifouling, and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s[J]. Nano Research, 2023,16(5):7810-7819.

    [4] Yuantao Zhao, Rui Wang, Yanle Sun, Lianbo Wang, Xinfeng Wu, Wenge Li*. Roles definition of TiN particles in enhancing the creep properties of IN718C high temperature alloys[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1, 887:161441.

    [5] Yuantao Zhao, Lianbo Wang, Yanle Sun, Bowen Zhang, Xinfeng Wu, Zhaowei Hu, Wenge Li*. Tailoring effect of Cr and graphene particl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Ni matrix nanocomposite coatings,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J]. 2021, 417:127184.

    (四)代表性专利成果

    [1] 2023年9月29日,一种熵梯度合金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号:CN202111077010.1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

    [2] 2022年9月30日,一种碳纤维增强MoCoB金属陶瓷及制备方法。授权号:CN202110663350.6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

    [3] 2022年10月18日,一种碳纤维聚乙二醇相变复合材料。授权号:CN202110295214.6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

    [4] 2022年9月30日,一种增强45#钢耐腐蚀性的Cr7C3-Mo2NiB2复相陶瓷涂层的制备方法 。授权号:CN202010328591.0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

    [5] 2021年10月26日,一种超低密度的高强度浮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号:CN201811603980.9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三发明人)

    (五)基地

     上海船舶智能运维与能效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要成员;

    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海事安全与保障)主要成员。

    (六)科研获奖情况

    “重污染区输变电设备腐蚀控制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获2021 年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

    (七)其它荣誉

    (1) 入选上海市人才计划2项;

    (2) 入选江苏省人才计划2项;

    (3) 刘浩清教育优秀奖(师资培养奖),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22年


    李文戈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

    田镇,女,1989年10月生,山东聊城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Complex Engineering Systems》、《制冷学报》、《制冷与空调》青年编委。

    主要从事:流动传热教学研究工作,在微尺度传热和船舶能量管理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IAMU国际合作等重要课题。入选中国科协人才计划1项、入选上海市人才计划3项。电子邮箱:ztian@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2012.09–2016.06,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博士(硕博连读)

    2014.09–2015.09,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英),联合培养博士

    2006.09–2010.06,湖南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士

    工作经历

    2024.07-至今,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轮机系,教授

    2020.07-2024.06,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轮机系,副教授

    2019.01-2021.06,上海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

    2016.10-2020.06,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轮机系,讲师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2018.06-2018.09,World Maritime University(瑞典),访问学者

    (三)社会兼职

    现任《Complex Engineering Systems》、《制冷学报》、《制冷与空调》青年编委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领域:LNG冷能利用与船舶碳捕集、微小尺度强化传热、车船动力电池热管理

    (二)科研项目

    1. 船载低增耗碳捕集系统多能高效转换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5.01-2028.12,主持

    2. 多自由度动载下微通道流动沸腾临界热流密度触发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8.01-2020.12,主持

    3. A way to green voyage for LNG-fuelled ships: onboard Organic Rankine Cycle combined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system,IAMU国际合作课题,2022.05-2023.04,主持

    4. LNG海洋油气领域用换热设备性能研究,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23.04-2024.12,主持

    5. 面向LNG动力船舶的零增耗CO2捕集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项目,2023.04-2026.03,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Zhen Tian; Yihang Zhou; Bolat, Pelin; Yuan Zhang; Wenzhong Gao; Responding to low-carbon shipping via a novel BOG-ORC-CCS system onboard LNG carrier: 4E analyses and optimizatio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4, 478: 143959

    2. Zhen Tian; Yihang Zhou; Yuan Zhang; Wenzhong Gao; Design principle, 4E analyses and optimization for onboard CCS system under EEDI framework: A case study of an LNG-fueled bulk carrier, Energy, 2024, 295: 130985 

    3. Zhen Tian; Junjie Zhou; Yuan Zhang; Wenzhong Gao; Targeting zero energy increment for an onboard CO2 capture system: 4E analyses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24, 301: 117890

    4. Zhen Tian; Xinxin Zhou; Bo Zhao; Weili Shen; Hao Peng; Comparative analyses on freezing risk and novel anti-freezing structure for PCHEs as SLNG vaporiz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24, 229: 125719

    5. Zhen Tian; Zhikang Huang; Shuming Xu; Kun Li; Wenzhong Gao; Direct liquid cooling heat transfer in microchannel: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correlations assessment,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3, 223: 120020

    (四)代表性专利成果

    1. 2022年8月2日,一种用于LNG动力船的减碳系统及EEDI计算方法,授权号:ZL202210923308.8[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2. 2019年9月13日,一种带回热循环的利用LNG冷能和工业废热的ORC发电系统,授权号:ZL201811180495.5[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3. 2020年5月29日,一种适用于LNG混合动力船舶的ORC复合发电系统,授权号:ZL201810162945.1[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五)基地

    上海市“全渗透”深远海离岸能源动力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基地主要成员。

    三、教学成果信息

    (一)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2020年获第四届上海高校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2022年获上海市首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竞赛一等奖

    (二)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2023年指导研究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船船能源与动力创新大赛竞赛获一等奖

    2021年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船船能源与动力创新大赛竞赛获二等奖

    四、其它成果或荣誉

    入选中国科协人才计划1项

    入选上海市人才计划3项

    上海市教学系统三八红旗手,2022年

    上海市教学能手,2020年

    第十一届“师德标兵”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21年

    刘浩清教育优秀奖(青年英才奖),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20年


    田镇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刘卫,男,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智能船舶技术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等项目;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GPSS、IEEE TGRS/JSTARS/GRSL、OE等卫星导航、遥感和船海领域国际期刊;入选上海市人才计划,担任Metascience in Aerospace编委等。

    电子邮箱: liu.wei@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于上海交通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卫星导航技术、智能船舶技术

    科研团队:智能船舶技术与系统团队

    (二)科研项目

    [1] 基于船载GNSS-R的海冰干舷高精度测高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1199),2021-2024,主持

    [2] 基于北斗卫星反射信号载波相位的粗糙海面测高问题研究,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8ZR1417100),2018-2021,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W. Liu et al., Multifeature GNSS-R Snow Depth Retrieval Using GA-BP Neural Network.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vol. 20, pp. 1-5, 2023.

    [2] W. Liu et al.,An improved GNSS/INS navigation method based on cubature Kalman filter for occluded environment.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me 34, Number 3, 035107,2022.

    [3] W. Liu et al.,Improved GNSS vector tracking loop to enhance the navigation performance of USV ,Ocean Engineering, Volume 258,2022.

    [4] W. Liu et al., Generalized Modulation Scheme of GBOC for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Electronics, 66: 164-174, 2021.

    [5] W. Liu et al., Coastal Sea-Level Measurements Based on GNSS-R Phase Altimetry: A Case Study at the Onsala Space Observatory, Sweden.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vol. 55, no. 10, pp. 5625-5636, Oct. 2017.

    (四)代表性专利成果

    [1] 刘卫等. FLS与UKF相结合的组合导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授权号:CN202210137403.5,授权公告日:2023.09.19

    [2] 刘卫等. 一种容积卡尔曼滤波器和离散灰色模型的组合导航方法, 授权号:CN202210137511.2,授权公告日:2023.07.04

    [3] 刘卫等.一种MEMS-INS辅助GNSS矢量环路跟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授权号:CN202210136906.0,授权公告日:2023.09.19

    [4] 刘卫等. 一种船载综合导航定位方法,授权号:CN201910444540.1,授权公告日:2023.01.31

    [5] 刘卫等.极地海域冰情融合显示方法,授权号:CN201910710704.0, 授权公告日:2022.09.30.   

    三、教学成果信息

    (一)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2022年第二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刘卫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汤旭红,女,汉族,1966年5月出生,浙江龙泉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海事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通信学报”“东南大学(英文版)”“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中国航海”等权威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电子邮箱:xhtang@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1986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与通信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世界海事大学海事安全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自1995年起任职上海海运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2004.5--2005.10前往位于瑞典马尔默的世界海事大学学习,并获硕士学位。

    二、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海事安全管理等。

    三、教学成果信息

    (一)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航海技术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获2013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五)。

    (二)其它荣誉

    入选上海市人才计划1项。


    汤旭红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吴华锋,男,汉族,1976年5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上海市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航海及海洋科技领域的教学及和研究工作,在海洋感知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智能航行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上海市人才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交通运输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等重要课题,出版《海洋信息技术丛书-海洋通信网络协议算法和架构》、《Novel Design of Inland Shipp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船海电工学》、《航海仪器》等专著与教材,在航海、海洋、计算机及通信领域高水平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国际及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航海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奖项。兼任SCI期刊COMPUTER COMMUNICATIONS编委、国际期刊Cyber-Physical Systems编委,SCI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客座主编、上海市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自适应动态规划与强化学习专业委员会(ADPRL)委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委会理事、科技部/教育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委科技专家等学术职务。

    电子邮箱:hfwu@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于复旦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4/07–至今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            教授

    2009/07–2014/07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           副教授

    2005/07–2009/07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            讲师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曾前往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任访问学者

    (三)社会兼职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自适应动态规划与强化学习专业委员会(ADPRL)委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委会理事,上海市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交通运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工程技术/航海技术

    科研团队: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高水平学科、“高峰、高原”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下智慧深蓝物联网团队负责人、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智能海事技术与系统”团队负责人

    (二)科研项目

    [1]极地态势感知集群系统最优动态部署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2331012),2024-2028,主持

    [2]基于动态自适应成簇的海洋传感网智能数据预测与重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1200),2021-2024,主持

    [3]北极航道通信导航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1YFC2801002),2021-2024,主持

    [4]基于浮标物联网的沿海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及其船舶助航应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项目(18040501700),2018-2020,主持

    [5]基于海浪遮蔽效应模型的海洋传感网三维动态协同定位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9143),2016-2019,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Wu H, Liang L, Mei X, et al. A convex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NLOS error mitigation in TOA-based localization[J].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2022, 29: 677-681.

    [2] Wu H, Wang W, Wang J, et al. RangingNet: A convolutional deep neural network based ranging mode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J].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2019, 140: 61-68.

    [3] Wu H, Xian J, Mei X, et al. Efficient target detection in maritime search and rescu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using data fusion[J].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2019, 136: 53-62.

    [4] Wu H, Mei X, Chen X, et al. A novel cooperative localization algorithm using enhanced particle filter technique in maritime search and rescu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J]. ISA transactions, 2018, 78: 39-46.

    [5] Wu H, Wang J, Ananta R R, et al. Prediction based opportunistic routing for maritime search and rescu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J]. 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2018, 111: 56-64.

    (四)代表性著作成果

    [1] 吴华锋,彭静,刘卫. 船海电工学[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21

    [2] 吴华锋,陈信强等. Novel Design of Inland Shipp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WSN and Internet-of-things[M], Transport Systems and Processes: Marine Navigation and Safety of Sea Transportation, CRC Press, 2011: 199-215

    (五)代表性专利成果

    [1]2020年11月13日,一种海洋无线传感器网络丢失数据恢复与重构方法。授权号:CN201810030395.8[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2]2020年6月23日,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无线传感网距离测量系统及方法。授权号:CN201910078436.5[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3]2019年10月29日,一种海上搜救无线传感网协同定位方法。授权号:CN201710891573.1[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4]2019年10月8日,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事件边界检测方法。授权号:CN201610879152.2[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5]2019年7月5日,一种海上搜救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及其鲁棒路由方法。授权号:CN201510954135.6[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六)基地

     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海事搜救与水下机器人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地/平台主要成员。

    (七)科研获奖情况

    [1]获得2016年第二届中国航海学会青年科技奖(排名第一)

    [2]“无人潜水器智能水下搜寻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3]“船舶动力系统节能与减排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2016年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五)

    [4]“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海事搜救系统设计与实现”获得2013年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委会优秀论文奖(排名第一)

    [5]“A Topology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and MST of WSN in Maritime Search and Rescue”获得2013年中国、日本、韩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奖(排名第一)

    三、 教学成果信息

    (一)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1]2023年指导研究生参加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获国际特等奖

    [2]2023年指导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三等奖

    [3]2018年指导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三等奖

    [4]2017年指导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三等奖

    [5]2016年指导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

    四、其它成果或荣誉

    [1] 入选上海市人才计划1项,2013年

    [2] 上海海事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级,2014年

    [3] 上海海事大学2011-2019年度优秀研究生导师,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13、2015、2019年

    [4] 上海海事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校级,2011年

    [5] 上海海事大学罗煌枫博士奖,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吴华锋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王忠诚,男,汉族,1979年09月生,辽宁铁岭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轮机长,博士生导师,现任轮机系主任。主要从事:船舶绿色动力和碳减排技术教学研究工作,在船舶绿色动力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子课题等重要课题,出版《船舶二氧化碳碱法回收机理及试验研究》等专著,发表SCI/EI等论文多篇,参与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建设等重要工作和活动。

    电子邮箱:zcwang@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2018年于上海海事大学大学轮机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曾就职于中海集团广州分公司,海员。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船舶绿色动力及多能推进;船舶碳捕集技术;船舶温差发电技术

    科研团队:船舶新能源与能效管理

    (二)科研项目

    1. 低碳/零碳燃料船舶适用性评估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子课题(2022YFB430070104),2022-2026,主持;

    2. 船用柴油机“零”排放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外国专家局)(20WZ2501800),2020-2021,主持;

    3. 船舶燃用LNG和冷能的梯级利用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课题(17170712100),2017-2020,主持;

    4. 运输船舶燃油消耗量第1部分海洋船舶计算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7-17-115),2017-2018,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Zhongcheng WANG et al..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Polyanthra-Quinone/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 for Capturing Carbon Dioxide [J]. ATMOSPHERE,2022.04

    [2] Zhongcheng WANG et al.. Study of Absorbing CO2 from Emissions Using a Spray Tower [J]. ATMOSPHERE,2022.08

    [3] Zhongcheng WANG et al..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Marine 6135 Decarbonization Tower [J]. Journal of Propulsion Technology,2021.06

    [4] Zhongcheng WA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Biomethanol–Biodiesel–Diesel Blends as Alternative Fuel for Marine Applications [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0.09

    [5] Zhongcheng WANG et al.. Use of LNG Cold Potential in the Cogeneration Cycle of Ship Power Plants [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0.09

    (四)代表性著作成果

    [1]王忠诚等.主推进动力装置(二/三管轮)[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21年.

    [2]王忠诚等.船舶智能柴油机维护与管理-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

    [3]王忠诚,刘晓宇,马义平.船舶动力装置[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年.

    [4]王忠诚.船舶二氧化碳碱法回收机理及试验研究[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8年.

    [5]王忠诚等.船舶智能柴油机维护与管理[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8年.

    (五)代表性专利成果

    (1)2021年10月,一种测试润滑油抗硝化能力的设备授权号:ZL202121131261.9[P],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一发明人);

    (2)2021年11月,一种利用激光点燃甲醇燃料的设备。授权号:ZL202121292943.8[P],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一发明人)

    (3)2021年11月,基于北斗船舶电网分配系统。授权号:ZL202121206767.1[P],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一发明人);

    (4)2022年1月,一种废气利用的自动化二氧化碳还原设备。授权号:ZL202121131261.9[P],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一发明人)

    三、教学成果信息

    《船舶动力装置》获2022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

    四、其它荣誉

    【1】:刘浩清教育优秀奖(优秀教师奖二等奖),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22年.

    【2】第二届“中国交通教育优秀中青年教师奖”,局级,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21年;

    【3】上海海事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21年;

    【4】上海海事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21年。

     

     


    王忠诚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王胜正,男,汉族,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智能船舶技术与系统方向负责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水路交通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智能船舶、航海雷达、电子海图、航海仿真与虚拟现实等教学研究工作,在无人船自主航行技术、船舶气象导航、航海仿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电子邮箱:szwang@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曾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任访问学者

    (三)社会兼职

    上海市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水路交通专业委员会委员。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人工智能

    科研团队:智能船舶技术与系统团队

    (二)科研项目

    [1]. 船舶极地航行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决策技术研究,上海市社会发展科技项目(22dz1204503),2022-2025,主持

    [2]. 北极航道船舶航行导航优化技术及应用系统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极航道通信导航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发”项目专题(2021YFC2801004),2022-2025,主持

    [3]. 近海消防拖轮自主消防技术研究,上海市社会发展科技项目(21DZ1205803),2021-2024,主持

    [4]. 在航船舶风险预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平台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航船舶安全风险辨识与防控平台”项目专题(2019YFB1600605),2020-2022,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Shi J, Wang S, Yuan Q, et al. Generation of naturalistic and adversarial sailing environment (NASE) for intelligent test of autonomous ships[J]. Ocean Engineering, 2023, 285: 115438. 

    [2]. Yuan Q, Wang S, Zhao J, et al. Uncertainty-informed ship voyage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exploiting safety, energy saving and low carbon routes[J]. Ocean Engineering, 2022, 266: 112887.

    [3]. Wang S,Zhang Y, Hsieh T H, et al. Fire situation detection method for unmanned fire-fighting vessel based on coordinate attention structure-based deep learning network[J]. Ocean Engineering, 2022, 266: 113208.

    [4]. Wang S, Sun Z, Yuan Q, et al. Autonomous piloting and berthing based on Long Short Time Memory neural networks and 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J]. Ocean Engineering, 2022, 264: 112269.

    [5]. Wang S, Ji B, Zhao J, et al. Predicting ship fuel consumption based on LASSO regression[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2018, 65: 817-824.

    (四)代表性专利成果

    [1]. 2024年2月2日,船舶外形3D数字重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授权号:ZL202210410589.7,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2]. 2022年10月25日,生成自然对抗海洋环境的智能船舶测试场景的方法及终端。授权号:ZL202110776493.8,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3]. 2022年10月25日,生成自然对抗海洋环境的智能船舶测试场景的方法及终端。授权号:ZL202110776493.8,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4]. 2019年04月30日,一种根据海洋气象信息预测船舶航行气象因子的方法。ZL201611129832.9,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5]. 2017年12月29日,水上与海上智能巡航系统。ZL 201610003347.0,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七)科研获奖情况

    [1]. “航海科技仿真平台”获得201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 “图像特征点定位和配准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1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


    王胜正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 王志明,男,汉族,1964年6月生,安徽安庆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委员(社会兼职)。主要从事水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与保障技术、船员管理与发展、航海标准体系等教学研究工作,在航海教育和海事安全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重要课题,出版《航海学》等专著,发表船舶开航前风险预控的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分析等论文,参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员培训等重要工作和活动。

    电子邮箱:zmwang@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2000年于上海海事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取得工科硕士学位。

    (二)社会兼职

    现任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航海教育研究分会第五届理事。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与保障;航海教育/船员管理、培训与职业发展

    科研团队:海事安全和保障创新团队(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

    (二)科研项目

    近年来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 适应新时代格局的南海水域海事安全立体化监管与服务建设布局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GL254),2020-2022,主持.

    2. 南中国海至西南太平洋航行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20-2021,主持.

    3. 航海图书序列之航路指南编制,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2017,主持.

    4. 船员、船员培训机构、船员服务机构信誉管理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海事局,2016-2017,主持.

    5. 中国船员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2015,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成果:

    [1] 王志明. 基于反向设计与正向实施的课程目标达成探讨——以“航线设计评估”课程为例[J].航海教育研究,2023,40(2):54-60.

    [2] 王志明. 中国船员投诉处理中心与管理机制建设[J].中国航海,2013,36(3):140-146.

    [3] 王志明. 船舶开航前风险预控的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分析[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0(3):18-22.

    [4] 王志明. 沿海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9,30(2):48-51.

    [5]王志明. 船舶航行安全标准体系表的编制设[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7,28(2):29-32.

    (四)代表性著作成果

    近年来,代表性著作成果:

    [1] 王志明主编.航海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22:1-445.

    [2] 王志明,张永宁主编.航海学(管理级)[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21:1-439.

    [3] 王志明,李毓敏,林叶春等. 海船船员适任评估中心建设规范(JT/T 1437—2022)[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22:1-103.

    [4] 王志明,陈利雄,白响恩主编.航海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1-239.

    [5] 王志明主编. 船舶保安[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3:1-237.

    三、教学成果信息

    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1. 2022年航海家的摇篮——对接国际公约的我国航海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和实践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高等教育类)一等奖,排名8.

    2. 2021年《航海学》课程建设获上海海事大学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果——课程建设奖,排名1.

    3. 2017年《航海学》教材建设实践(教材)获上海海事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1.

    4. 2010年《航海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上海海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2.

    5. 2001年《航海学》课程建设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3.

    四、其它成果或荣誉

    1. 2020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称号—《航海学》(线下课程,负责人王志明),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21年.

    2. 2019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2019年.

    3. 交通运输部第七届“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17年.

    4.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5-2017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船舶引航员国家职业标准”研究负责人王志明),行业协会(一级),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7年.

    5. 航海学系列课程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王志明),校级,上海海事大学,2010年.


     



    王志明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徐会金,男,汉族,1984年10月生,山东安丘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Journal of Porous Media 和 Special Topics and Reviews in Porous Media等期刊副主编。主要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的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在多孔介质传递原理、高效储能、碳捕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课题,在相关领域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科技论文。

    电子邮箱:hjxu@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曾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低碳学院,教师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曾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任访问学者。

    (三)社会兼职

    Interpore Society, 长期会员.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多孔介质传递原理;海洋新能源与储能;航运碳捕集。

    (二)代表性论文成果

    1. X. Han, H. Xu*, Y. Li.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rmochemical reaction with gradient-porosity reactor for medium temperature heat storage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78(2024), 110021.

    2. H. Xu*, P. Hu. Progress on fundamentals of adsorption transport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aterials and sustainable applications for water harvesting and carbon captur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393(2023) 136253.

    3. Y. Tao, G. Zhang, H. Xu*. Grand canonical Monte Carlo (GCMC) study on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MOFs) for carbon capture. Sustainable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32(2022) e00383.

    4. T. Shi, H. Xu*. Integration of hydrogen storage and heat storage in thermochemical reactors enhanced with optimized topological structures: Charging process. Applied Energy 327(2022) 120138.

    5. Z. Zhang, H. Xu*, W. Hua, C. Zhao.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of multi-stage 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 cycle for dilute CO2 capture, enrichment and purification.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65(2022) 115794.

    (三)代表性专利成果

    1. 2022年5月27日,一种变热源梯级相变储能调控装置。授权号:ZL202011362381.X[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2. 2016年3月23日,一种用于测量流体截面平均温度的金属泡沫混合器。授权号:ZL201310526717.5[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3. 2016年5月25日,一种高速射流装置的环状金属泡沫直孔喷嘴。授权号:ZL201410527293.9[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4. 2016年6月8日,一种利用LNG冷能的多层式平板冷凝器。授权号:ZL201410529282.4[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5. 2016年6月29日,一种以金属泡沫均匀分配流体流量的多通道结构。授权号:ZL201410528052.6[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徐会金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席永涛,男,汉族,1977年09月生,河北无极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航海技术和海事安全管理与保障教学研究工作,在海事安全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等重要课题,出版《海运驾驶员人因可靠性分析》等专著,发表《A new hybrid approach to human error probability quantification-applications in maritime operations》等SCI论文,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国内行业学术会议等重要工作和活动。

    电子邮箱:xiyt@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2008/09-2014/04 上海海事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取得工学博士学位;

    2001/09-2004/01 上海海运学院商船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2.5年学制),取得工学硕士学位;

    1997/09-2001/06 上海海运学院商船学院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取得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1/07-至今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教授。

    2011/07-2021/06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副教授。

    2005/07-2011/06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讲师;

    2004/02-2005/06上海海运学院商船学院助教;

    2001/07-2004/01上海海运学院商船学院辅导员;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2015/03-07前往“向阳红10”担任大副;

    2013/09-2014/06前往华东理工大学担任国内访问学者;

    2012/02-08前往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2009/03-06前往美国麻省海运学院访问交流;

    2008/06-09月前往“雪龙”担任驾驶员;

    2004/02-2005/01前往日本神户大学海事科学部交流学者。

    (三)社会兼职

    第一届《中国安全科学学报》青年编委。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航海技术/海事安全保障;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安全与环境工程、海事安全管理/风险防控技术

    科研团队:商船学院海事安全团队

    (二)科研项目

    [1] 船员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与动态演化研究,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3-2025,主持

    [2] 通过人的因素降低失误提高绩效,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项目,2022-2023,课题主持

    [3] 安全文化驱动的港口引航风险防控创新方法研究-以上海为例,上海市科学委员会研发计划重点项目(20692107700),2021-2022,主持

    [4] 水上交通系统自主感知与船舶态势认知方法体系研究,船舶运输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2022-2023,主持

    [5] 引航员安全心理遴选、监测系统与训练方案研究,上海港引航站科研项目,2019-2021,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席永涛, 张靓, 付姗姗, 胡甚平, 韩冰. 基于SFN-SD的北极冰区船舶航行风险传递路径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4): 52-60.(卓越期刊)

    [2] Xi Y, Hu S, Yang Z*, Fu S, Weng J. Analysis of safety climate effect on individual safety consciousness creation and safety behaviour improvement in shipping operations [J]. 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 2023, 50(7):941-956.(SSCI Q2)

    [3] Xi Y, Zhang Q, Hu S, Yang Z, Fu S. The effect of social cognition and risk tolerance on marine pilots' safety behaviour [J]. 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 2021, 48 (1): 1-18.(SSCI Q2)

    [4] 席永涛,刘人珲,张清霄,轩少永.安全氛围对引航员安全行为的影响:安全意识的中介作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0,30(09):15-21.(卓越期刊)

    [5] Xi Y, Yang Z, Fang Q, Chen W, Wang J. A new hybrid approach to human error probability quantification-applications in maritime operations [J]. Ocean Engineering, 2017, 138:45-54.(SCI Q1 Top)

    (四)代表性著作成果

    [1] 朱建平, 席永涛. 湛江港船舶引航技术[M]. 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 2023.

    [2] 席永涛. 海运驾驶员人因可靠性分析[M]. 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 2019.

    [3] 朱金善, 鲍冯军, 席永涛. 船舶避碰(海港引航员适任培训系列教材)[M].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19.

    [4] 饶滚金, 肖仲明, 于德水, 席永涛, 王作雷. 职务与法规(海港引航员适任培训系列教材)[M].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19.

    [5] 邹友家,席永涛,杲庆林,周长江.船舶导航技术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五)代表性专利成果

    [1] 2022年2月16日,船载非黏性散装货物特性摇摆实验装置,授权号:ZL202122656888.2,获实用新型专利(第6完成人)

    [2] 2020年4月20日,一种液舱自由液面对船舶稳性的修正方法,授权号:ZL201910676597.4,获国家发明专利(第3完成人)

    [3] 2018年8月31日,一种基于桥区水域通航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的评论方法,授权号:201510616077.6,获国家发明专利(第4完成人)

    [4] 2016年5月25日,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船舶航行数据处理与报警系统及其方法,授权号:ZL 201410027290.9,获国家发明专利(第4完成人)

    (六)科研获奖情况

    [1] “基于感潮港口全息画像的船舶航行风险精益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23年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七)

    [2] “大型船舶航行风险评估预测与决策一体化技术及应用”获得2011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五)

    三、教学成果信息

    [1] 2022年获上海海事大学第五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

    [2] 2016年获上海市全英文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3] 2016年获上海海事大学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果-课程建设奖;

    四、其它成果或荣誉

    2002年10月,“交通银行太平洋卡”杯2002年上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席永涛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姚丽,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轮机教研室教学科研工作,从事(1)发动机低/零碳燃料的燃烧化学反应机理及其在智能船舶上的应用研究(2)天气、水文及船舶航行保障研究等工作。2007年提出 YL 方法(姚丽-林圣贤方法)应用于合作建立我国首个燃烧反应极小网络机理平台。发表SCI检索论文100余篇。曾任中国化学会燃烧化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国家级创新团队成员,辽宁省自然科学专家评审组成员。

    电子邮箱:yaoli@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于大连理工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曾就职于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教师(教授)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曾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任科研助理

    曾前往台湾原子分子研究所,任访问学者

    曾前往台湾交通大学,任访问学者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轮机工程

    (二)代表性论文成果


    1.期刊类

    1. Li Yao, Ke-Li Han, He-Shan Song, and Dong-Hui Zhang,Close-coupling Time-Dependent Quantum Dynamics Study of the H+HCl Reactions,[J].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 107, 2781-2786, 2003.

    2. Li Yao, Liping Ju, Tianshu Chu, Ke-Li Han, Time-dependent wave-packet quantum scattering study of the reactions D−+H2→H−+HD and H−+D2→D−+HD,[J].Physical Review A 74, 062715, 2006.

    3. Li Yao*, A. M. Mebel, H. F. Lu, H. J. Neusser, S. H. Lin, Anharmonic Effect on Unimolecular Reactions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Photodissociation of Ethylene, [J].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111 (29), 6722-6729, 2007.

    4. Li Yao*, A. M. Mebel, S. H. Lin, Dissociation Rate Constant of the Hydrogen Fluoride Dimer by the ab Initio Anharmonic RRKM Theory, [J].J. Phys. Chem. A, 113 (52), 14664–14669, 2009.

    5. Li Yao*, Yuanpeng Chen, Gengyin Liu,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oxidation mechanisms of excited P4Ox (x = 1–3) and the anharmonic effect on the main reactions, [J].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814, 140328, 2023. 该文章被选为Chemical Physics Letters杂志814期封面文章。

    (三)代表性专利成果

    1 2020年 06月26日,手持式综合气象仪, ZL 2019 2 1664674.6,实用新型专利。

    2 2022-07-08,一种船用柴油机排放尾气的净化装置, ZL 2022 2 0903651.1,实用新型专利。

    3 2023年1月29日,AnharRRKMRate软件 2.0,2023SR0147946,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4 2024年6月4日,台风云系风速检测软件[简称:台风检测] V1.0, 2024SR076050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5 2025年1月27日,多源气象数据智能融合系统 [简称:气象数据融合] V1.0,2025SR0190978,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三、教学成果信息

    (一)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1 2009年获得交通运输部大连海事大学“东方”优秀教师奖一等奖。

    2 2010年大连市妇女“巾帼建功”标兵先进个人称号。

    3 “面向卓越工程人才的物理课程交互同侪互动式双语教学模式”项目荣获2013年度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号:201200110106102,辽宁省教育厅

    4 2016年国家级创新团队成员。项目名称:基于羟基自由基高级氧化的海岸带污染防控创新团队,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第2015RA4008号 日期2016年5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5 2019年1月,政协大连市优秀提案“关于加大大规模陆地洁净工厂化海水养殖,助力我市渔业品牌和标准的提案”,被评为2018年度优秀提案。

     


     


    姚丽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 

    曾向明,男,汉族,1979年11月生,湖北石首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海上环境保护专业研究委员会船舶营运能效管理研究室主任,船舶特种装备与动力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能效与排放检测试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船舶能效技术与管理、发动机节能减排及轮机新技术教学研究工作,在船舶能效管理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研发的船舶能效管理系统应用于多条远洋船舶并实现产业化。主持“船用发动机脱硝系统催化剂技术性能研究”、“船舶汽缸油性能测试”、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制定年度船舶排放清单”、“船舶发动机尾气脱硫装置技术服务”、“乳化柴油燃油经济性与排放特性研究等重要课题,出版《机舱资源管理》等专著,发表A Data-Driven Intelligent Energy Efficiency Management System for Ships等论文,参与国际海事组织MEPC会议、全球海运能效伙伴项目GloMEEP Project等重要工作和活动。

    电子邮箱:xmzeng@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2001-07毕业于上海海运学院轮机管理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4-03毕业于上海海运学院轮机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8-10, 毕业于瑞典世界海事大学海事安全与环境管理专业, 获硕士学位

    2018-06, 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轮机工程专业, 获博士学位

    2004年3月起任职于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2012年曾前往丹麦哥本哈根诺登航运公司,任访问学者,从事船舶能效数据分析工作

    (三)社会兼职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防污染学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船舶能效;发动机排放控制

    科研团队:上海海事大学船舶能效数据中心,船舶能效与排放检测试验室团队

    (二)科研项目

    (1)船用柴油机气缸润滑油技术服务, 企事业单位委托重大项目, 2018-04 至 今,主持

    (2)船舶双燃料/气体发动机甲烷 逃逸治理装置样机研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级重大项目子课题,  2021-11 至 2022-12,重要参与者 

    (3)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制定2019-2020年度船舶排放清单项目,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项目, 2019-10至2020-12,主持

    (4) 船舶废气脱硫系统技术服务 企事业单位委托重点项目2018-04至2022-06,主持

    (5) 船用燃料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判断,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 企事业单位委托, 2023-03至2023-12 ,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期刊类

    (1) Xiangming Zeng Xiangming Zeng; Mingzhi Chen; Hongfei Li; Xianhua Wu ; A Data-Driven Intelligent Energy Efficiency Management System for Ships, 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agazine, 2022, 15(1, Jan.-Feb. 2023): 2-16

    (2) Xiangming Zeng Xiangming Zeng; Mingzhi Chen ; A Novel Big Data Collection System for Ship Energy Efficiency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Based on BeiDou System,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2021, Volume 2021(SI)

    (3) Xiangming Zeng 论文 Xiangming Zeng; Qinming Tan; Zhiwen Tan ; Optimization of combustion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two-stroke marine diesel engine based on online ultrasonic and magnetization of marine heavy fuel oil, COMBUS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Volume 191, 2019(7)

     (4) Zeng Xiangming (期刊 期刊 Zeng Xiangming; Zhang Huawu ;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AERODYNAMICS OF SAIL IN NATURAL WIND, POLISH MARITIME RESEARCH, 2018, 25(S2): 17-22

     (5)曾向明; 魏存锋 ; 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因子测量,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21, 42(2): 53 57 (5)

    (四)代表性著作成果

    [1] 曾向明,杨智远,詹玉龙.机舱资源管理[M].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2-06

    (五)代表性专利成果

    (1)2023年5月26日,一种船舶油耗实时监测预警方法。申请号:202310603811.X,国家发明专利实审中(第一发明人)

    (2)2023年5月17日,一种基于孪生网络的船舶主机燃油油耗率预测方法。申请号:202310545995.9,国家发明专利实审中(第一发明人)

    (3)2020年9月16日,一种具有多组气囊的船舶防倾覆装置。专利号:ZL202010973540.3,国家发明专利发证(第二发明人)

     

    (六)基地

    船舶特种装备与动力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能效与排放检测试验室基地/平台负责人 。

    (七)科研获奖情况

    (1)“船舶能效管理及评估系统”获得2023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2)“船舶能效数据记录与分析系统”获得2023年上海市交通委重大科技成果奖(排名第二)

    三、其它成果或荣誉

    (一)科技成果转化

    2023年3月,一种船舶能效监控系统专利及相关软件著作权, 专利,( 发明人:曾向明,杨柳,郭慧茹等)技术转让给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 


    曾向明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张桂臣,男,汉族,1971年9月生,山东青岛人,民盟,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轮机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船舶电气及自动化教学研究工作,在船海工程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要课题,出版《现代船舶电站》等专著,发表SCI、EI期刊等论文,参与船舶节能减排、能效优化等重要工作和活动。

    电子邮箱:gczhang@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于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曾就职于青岛远洋运输公司,轮机员;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机电系,教授/轮机长;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优秀博士后。

    (二)社会兼职

    中国航海学会资深会员;船舶机电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级会员。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船舶电气及自动化方向,船舶节能减、能效优化领域

    (二)科研项目

    (1)船舶多类型电源集成管理及最优控制策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9102),2012-2015,主持。

    (2)船海工程多电机冗余驱动混杂系统的自适应协同优化及可重构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9136),2018-2021,主持。

    (3)基于柴油机效率优化的船舶电站转速-转矩-励磁复合控制的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10490716),2011-2012,主持

    (4)小型长航程水下滑翔机研制,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20160308),2016-2017,主持。

    (5)电喷机模拟器研制,海南热带海洋学院(H20200148)2020-2025,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张桂臣*,任光.自适应学习误差模型船舶柴油机调速器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9,27(3):259-264.

    [2] 张桂臣*,马捷.滑模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船电推进复合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28(5):625-630

    [3] 张桂臣*,马捷.船舶电力推进直接转矩与转速复合控制[J](EI).《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32(5):541-545.

    [4] 张桂臣*,马捷.船舶主机废热利用感应电机的最优控制[J](EI).《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43(11):114-119.

    [5] Guichen Zhang*, Run Lu and Mengwei Chen. DRNN-MIMO-PID control strategy for multi-point mooring system [J]. Int. J. Vehicle Design, Vol.91, Nos.1/2/3,2023:138-160

    (四)代表性著作成果

    [1] 张桂臣. 现代船舶电站[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32-2677-1,2012.

    [2] Hamid Reza Karimi. Fundamental Design and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 Offshore Robotics[M]. ELSEVIER,ISBN: 978-0-12-820271-5, 2020:77-90.

    [3] Hamid Reza Karimi.Offshore Mechatronics Systems[M]. 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Group,ISBN:978-1-13-873743-3,2018:184-264.

    [4]初忠. 轮机自动化[M].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32-1955-2, 2006:102-126

    [5]孙旭清. 船舶电气设备[M].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32-2086-1, 2007:10-22,42-52,241-270.

    (五)代表性专利成果

    (1)2022年9月30日,一种船舶航行控制在线自适应调节系统及方法。授权号:CN 202010192106.1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2)2023年2月 21日,一种船舶自动舵复合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授权号:CN 202010267179.2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3)2023年12月22日,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船舶主机气缸润滑优化调节方法。授权号:CN 202211414114.1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4)2023年3月24日,一种基于滑模自适应的多点系泊系统定位控制方法。授权号:CN 202110619942.8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

    (5)2022年9月30日,一种远洋船舶航向控制复合优化节油方法。授权号:CN 202110265287.0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

    (六)科研获奖情况

    (1)“多点系泊协同自适应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7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船舶动力系统节能与减排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获得2016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3)“船舶电站监控与分析专家系统的研制” 获得2014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4)“船舶主机气动控制实训系统功能开发与故障诊断的研究” 获得2014年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5)“随机振动影响下的船舶减振技术仿真研究” 获得2013年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三、教学成果信息

    (一)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1)2015年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教学改革”获山东省第一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2009年《船舶电气设备》获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二)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1)2023年指导博士生参加上海市高等院校发明选拔赛“船舶航行能效优化控制”获得银奖

    (2)2023年指导博士生参加第三十五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创新候选项目“船舶航行能效优化控制”获得银奖

    (3)2023年指导博士生参加上海市高等院校发明选拔赛“油清水净-基于MEF技术构建的船舶含油污水处理装置”获得银奖

    (4)2022年指导本科生参加第十一届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获“慧勒科技杯”上海市二等奖

    (5)2017年指导本科生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比赛获上海市二等奖

    四、其它成果或荣誉

    (一)科技成果转化

    (1)一种船舶航行控制在线自适应调节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0101921061,发明人:张桂臣;陈孟伟;鲁润;孙荣宣)转让给锡瑞迪船用动力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2)一种基于滑模自适应的多点系泊系统定位控制算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1106199428,发明人:鲁润;张桂臣;陈孟伟;石建强)转让给锡瑞迪船用动力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3)混合动力低速机船舶能效优化系统(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20217643540,发明人:张桂臣;陈孟伟;丁炜超;曹玉琢;钟作寿)转让给锡瑞迪船用动力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4)一种船舶自动舵复合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0102671792,发明人:张桂臣;鲁润;陈孟伟;孙荣宣)转让给苏州海韵之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5)一种远洋船舶航向控制复合优化节油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1102652870,发明人:陈孟伟;张桂臣;鲁润) 转让给苏州海韵之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6)2023年6月,一种用于并车的对接装置及并车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9 108596152,发明人:王荣超;张桂臣;朱博涵;谷肿) 转让给江苏海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7)2023年6月,一种具有支撑效果的船舶电机检修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号 ZL 2021224184642,发明人:王粲;张桂臣) 转让给江苏海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8)2023年6月,一种船舶维护用升降架(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21225838846,发明人:邱从文;张桂臣) 转让给江苏海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9)2023年6月,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船舶蓄电池安装结构(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22213856532,发明人:高荣华;张桂臣)转让给江苏海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张桂臣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章学来,男,汉族,1964年12月生,浙江省海宁市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海事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位点负责人兼分委会主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研究工作,在相变储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重要课题,出版《空调蓄冷蓄热技术》、《轮机工程基础》、《工程热力学》等专著。

    电子邮箱:xlzhang@shmtu.edu.cn  

    (一) 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1981-1986于大连海运学院轮机管理专业,取得学士学位

    1986-1989于上海海运学院轮机工程专业,取得硕士学位

    1996-2000于上海理工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1989-现在就职于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教师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2006-2007曾前往南澳大利亚大学,任访问学者

    (三)社会兼职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兼城市能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制冷学会理事兼学术、科普委员会委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资源能源教育分会理事

    上海市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新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海市制冷学会理事兼科普委员会主任、冷藏运输委员会副主任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

    科研团队:储能技术

    (二)科研项目

    [1]船用高能超级电容系统和热管理关键技术研究(19DZ1203102), 上海市科委, 省部级重大项目子课题, 2020-2022, 主持

    [2]多温区果蔬保质冷藏运输设备研发示范(2818YFD0401305-3),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国家级重点项目子课题,2018-2021, 主持

    [3]三水醋酸钠的复合相变蓄热材料开发(H20190335),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2019-2020, 主持

    [4]疫苗冷链物流运输装备技术及其应用(16040501600), 上海市科委, 省部级项目,2017-2019, 主持

    [5]冷库蓄冷节能模块入库性能检测及其附加技术服务(H20220417),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22-2023, 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Xuelai Zhang, Zhe Ji, Jifen Wang, Xin Lv. Research progress o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design of microchannel heat sinks applied to electronic devices[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3,121294

    [2] Xiangwei Lin, Xuelai Zhang, Jun Ji, Lu Liu, Mai Yang, Lingeng Zou.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form-stable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enhanced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induced flexibility for thermal management[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2, 201: 117762

    [3] Liyu Zhang, Xuelai Zhang, Weisan Hua, Wenhao Xie, Wenzhuang Zhang, Liqiang Gao. Epoxy resin-hydrated halt shaped composite thermal control packaging material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2, 363: 132369-132369

    [4] Xiangwei Lin, Xuelai Zhang, Lu Liu, Jiyuan Liang, Wei Liu. Polymer/expanded graphitebased flexible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2, 331: 130014

    [5] Xiangwei Lin, Xuelai Zhang, Jun Ji, Lu Liu, Yifan Wu, Mai Yang, Dingyu Lu, Huifan Zheng. Development of flexible form-stable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enhanced electrical resistance for thermal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 311: 127517

    (四)代表性著作成果

    [1] 章学来.空调蓄冷蓄热技术[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2] 章学来.轮机工程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 章学来.工程热力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五)代表性专利成果

    2012年5月23日,一种高效混合式海洋温差发电系统。授权号:CN200810043908.5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2015年6月03日,太阳能高效双温相变集热器和用于该集热器的相变材料。授权号:CN201310687091.6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2018年5月25日,低温相变蓄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号:CN201510305638.0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2018年7月31日,利用固体吸附维持真空度的二元冰制备装置。授权号:CN201510687146.2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2023年9月29日,一种测定相变材料热物性系统及方法。授权号:202010158460.2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

    (六)科研获奖情况

    “建筑空调中的新型蓄冷技术”获得200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移动蓄冷式冷链运输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相变蓄热式供暖装置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得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高效移动冷链运输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21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二元冰真空制备系统”获得2007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负责人)

    三、教学成果信息

    (一)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2009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教学平台的创建与实践”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9年“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获上海市教育先锋号(负责人)

    2019年“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双语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获上海海事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一)

    2012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教学与实践”获上海海事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一)

    2021年“以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上海海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二)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2021年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全国一等奖

    2018年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全国一等奖

    2018年指导研究生参加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全国一等奖

    2011年指导本科生参加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全国一等奖

    2011年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竞赛获全国一等奖

    四、其它成果或荣誉

    (一)科技成果转化

    2010年2月,直接接触式生成二元冰的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99295.9,发明人:章学来)转让给长乐市雪人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2024年1月,科技成果“相变蓄冷式冷链物流运输装备节能关键技术及其创新应用”(含4项专利)作价投资成立菲斯切尔(上海)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1650万。

    (二)其它成果

    2012年3月,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13年5月,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15年5月,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21年,负责的课程《工程热力学》获上海市一流课程

    2023年,负责的课程《传热学》获上海市一流课程

    (三)其它荣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国务院,2013

    国家创新创业优秀导师,国家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7

    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级,宝钢教育基金会,2010

    上海市育才奖,省部级,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2016

    上海海事大学教学名师,校级,2008


    章学来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

    钟兢军,男,汉族,1963年6月生,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推进技术》编委会副主编等。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发动机气动热力学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要课题,发表《Physics of Fluids》、《工程热物理学报》等论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电子邮箱:zhongjj@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热力叶轮机械专业,取得工学博士学位;

    于西北工业大学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取得工学硕士和学士学位。

    曾就职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就职于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二)社会兼职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叶轮机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推进技术》编委会副主编,《工程热物理学报》编委会委员,《航空动力学报》编委会责任编委等。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舰船燃气轮机气动热力学与结构设计、船用小型燃气轮机技术、船舶多电推进技术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学、高负荷压气机叶尖小翼与可控转速机匣扩稳技术、预冷发动机及组合发动机等。

    科研团队:燃气轮机气动热力学及船舶绿色动力装置,团队带头人。

    (二)科研项目

    1. 叶尖小翼结合转速自适应机匣的扩稳研究与试验验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2236005),2023-2027,主持;

    2. 跨声速压气机高负荷通流构型与流动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436002),2015-2019,主持;

    3. ×××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专题课题(2011AA×××),2012-2016,主持;

    4. 压气机叶栅和级中叶尖小翼控制间隙流动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076018),2010-2013,主持;

    5. 预冷发动机叶轮机方案论证及组合压气机性能与扩稳技术研究,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202100143),2021-2023,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Zhong Jingjun, Wu Wanyang, Han Shaobing. Research progress of tip winglet technology in compressor[J].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2021, 30(01): 18-31.

    [2] Zhong Jingjun, Huang Gangfeng, Wu Wanyang, Kan Xiaoxu. Research on calculation method of aerodynamic parameters of supersonic probe based on gas compressibility factor[J].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2022, 31(01): 111-119.

    [3] 钟兢军, 阚晓旭. 高负荷压气机叶栅内三维旋涡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J]. 推进技术, 2020, 41(09): 1946-1957.

    [4] 钟兢军, 赵佳诣, 吴宛洋. 可控转速机匣转速对跨声速压气机转子流动稳定性的影响[J]. 推进技术,2022,43(09):69-78.

    [5] 钟兢军, 胡义, 赵傲, 吴宛洋. 可控转速机匣转动方向对高负荷压气机级稳定性的影响[J]. 推进技术,2023,44(08):22-32.

    (四)代表性专利成果

    1. 2010年06月09日,压气机动叶叶尖小翼。授权号:ZL200810010515.4 [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2. 2023年12月27日,一种用于压气机转子的可转动内端壁机匣。授权号:ZL201910069085.1[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3. 2020年02月07日基于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压缩技术的压缩转子。授权号:ZL201610624343.4[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4. 2020年06月09日,一种船舶救生艇释放装置。授权号:ZL2019 10499127.5[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5. 2021年07月09日,一种减摇系统和减摇方法。授权号:ZL2019 11088110.7[P],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五)科研获奖情况

    1. “压气机动叶叶尖小翼技术及应用”获得2015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

    2. “压气机动叶叶尖小翼技术及应用”获得2016年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一);

    3. “弯扭叶片理论和设计方法在蒸汽轮机和涡轮发动机中的应用”获得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十);

    4. “压气机动叶叶尖小翼”获得2014年第八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排名第一);

    5. “基于激波压缩技术的中空轴旋转冲压压缩转子”获得2015年第二十一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排名第一)。

    三、其它荣誉

    1.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首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9年;

    2. 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博士、硕士荣誉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2003年;

    3. 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荣誉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2年;

    4.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奖,辽宁省教育厅,2013年;

    5. 大连市劳动模范称号和大连市首批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大连市人民政府,2012年。


    钟兢军
  • 一、基础信息

    个人简介:张春昌,男,汉族,1973年4月生,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教学研究工作,在航运绿色低碳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等重要课题多项,出版《航运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责任法与损害评估》等专著,发表论文10余篇。

    电子邮箱:cczhang@shmtu.edu.cn   

    (一)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大连海事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取得博士学位、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海商法硕士学位、大连海事大学航政管理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曾就职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山东海事局、中国海事局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烟台海事局。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历:

    曾代表中国政府常年参加国际海事组织MEPC、PPR、CCC、IOPC基金会议,以及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政府间会议与国际合作。

    二、科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及科研团队

    研究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航运绿色低碳技术;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管理、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

    科研团队:上海海事大学船舶能效数据中心

    (二)科研项目

    1、船舶低碳/零碳动力装置试验验证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 纵向省部级重点项目(Z20238071), 2023-2026,主持;

    2、船舶双燃料/气体发动机甲烷逃逸治理装置样机研制,纵向国家级重点项目子课题(Z20218109),2021-2023,主持;

    3、中远海运集团与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工作室”,横向项目,2023-2026,主持;

    4、中海油集团科研项目“船舶多能源混动装备系统研制服务”,横向项目,2021-2023,主持;

    5、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舶碳排放监测体系建设(2023年度)项目,纵向项目,2021-2022,主持。 

    (三)代表性论文成果

    1. ZHANG Chunchang, AN Wei,XIONG Deqi,LIU Baozhan,SONG Shasha. Research on the risk-based model for regional emergency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hip-source oil spill[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8,37(11):133-138.

    2. Chunchang Zhang, Long Han,Xiangjun Shi, Modified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Mechanical Recovery Capacity for Oil Spill Response at Sea, Aquatic Procedia,Volume 3, March 2015, Pages 29-34.

    3. 张春昌,帅月新,船舶碰撞溢油污染损害赔偿责任认定的法律问题——以“达飞佛罗里达”与“舟山”轮碰撞污染事故应急处置

    4. 张春昌,刘保占,安伟,熊德琪.基于指数法的广州小虎石化港区溢油污染风险评估[J].船海工程,2019,48(01):172-176.

    5. 张春昌,齐志鑫,武江越,林雨霏,熊德琪.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海洋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技术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9(01):71-79.

    (四)代表性著作成果

    [1] 张春昌.水上污染责任法与污染损害评估.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21

    [2] 张春昌.航运生态环境保护.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23

    [3] 张春昌.水上溢油环境风险和应急能力评估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年

    [4] 张春昌、包雄关.船载危险货物申报与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20年

    (五)基地

     “国际海事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工作室”、“上海船舶智能运维与能效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地/平台负责人,  船舶与海洋工程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基地/平台主要成员。

    (六)科研获奖情况

    1、海上溢油预测预警关键技术获得2013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排名20);

    2、渤海海域溢油污染预测预警技术获得2011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13);

    3、水上溢油事故应急处理技术获得2010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6);

    4、船舶、海上石油平台油指纹库应用技术和建设机制研究获得2012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6);

    5、智能化控制水上溢油处置平台研制获得2017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2)。

    三、其它成果或荣誉

    张春昌,2022年重大贡献奖,市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23年


    张春昌

电话:021-38282900(学院办公室)

电话:021-38282918(学生工作部)

传真:021-38282944

领导信箱:smummc@shmtu.edu.cn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海港大道1550号

© Copyright 2017 by 商船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5052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