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位点招生宣传

发布时间:2020-08-13浏览次数:213

博士点介绍

轮机工程

    轮机工程专业被中国国家教育部列为交通行业80个主干专业之一,现代远洋船舶被称为集高技术与高资本于一体的“流动城市”,该“城市”配备了从生活到工作所用的各类机电设备和动力装置。轮机工程系培养的学生就是管理船舶所有机电设备和动力装置的机电全能工程师。根据轮机工程专业毕业后就业方向的不同。

    轮机工程学科创建于1909年,办学历史悠久,是上海海事大学的重点学科。1984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工程硕士点,2006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我校轮机工程学科的轮机模拟实验室,主机实验室,辅机实验室,自动化机舱和船舶冷藏运输实验室从规模和设备先进程度上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能为交通信息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动力机械与工程等学科提供从事科学研究实的验基地。

    轮机工程学科是集船舶、机械、电气、热能与动力、自动控制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学科,集中体现了设计、制造、管理、使用、检验、维修等方面的先进理论与方法,属综合性、交叉性、渗透性、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领域,涉及到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及管理科学等六大学科。本专业在轮机系统仿真及控制、现代轮机管理和船舶冷藏运输三个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

该学科近年来科研经费充足,先后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省、部级科技奖和发明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项,近5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了论文近500篇,其中多篇被SCI、EI和ISTP收录。

    主要研究方向: 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新能源和新型船舶混合推进动力,柴油机减振、降噪、节能和排放控制,船舶动力装置系统仿真, 单船、船队及公司的轮机管理,各种新型特种船舶的技术管理,船舶动力装置可靠性、经济性分析,船舶检验、修造与试验,船舶保险、保修与索赔,机务管理信息化、机舱资源管理,海运法规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技术在现代轮机管理中的应用,船舶泵类、管系、液压系统、制冷系统、冷藏舱、冷藏集装箱的设计与管理,船舶和海洋防污染法规,船舶废气净化、污水处理和海洋防污染技术,船舶主辅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船机设备零部件的失效分析、寿命预测和维修周期预,船舶机械检测、损伤修复、结构强化,零部件寿命延长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船舶PLC、CAN总线应用技术,船舶机舱自动控制技术,船舶自动检测与信息技术,船舶集成控制、电子喷射、驾机合一、船岸一体化。

 

学术型硕士点介绍

轮机工程

学科专业名称:轮机工程   专业代码:082402   学位授权类别:工学

    轮机工程学科是集船舶、机械、电气、热能与动力、自动控制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学科,集中体现了设计、制造、管理、使用、检验、维修等方面的先进理论与方法,属综合性、交叉性、渗透性、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领域,涉及到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及管理科学等六大学科。本专业在轮机系统仿真及控制、现代轮机管理和船舶冷藏运输三个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

    该学科近年来科研经费充足,先后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省、部级科技奖和发明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项,近5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了论文近500篇,其中多篇被SCI、EI和ISTP收录。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学科专业名称: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专业代码:082401   学位授权类别:工学

 

    本学科是上海海事大学的重点发展的学科,现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并有相近的二级学科博士点。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是集船舶、机械、控制、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以及电气与一体化的综合性学科,集中体现了设计、制造、运营、使用、检验以及服役性能评估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属综合性、交叉性、渗透性、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领域,涉及到水利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一些其他一级学科。

主要学习船舶的构造、航行原理、安全性设计和国内外重要船级社的规范等知识,研究船舶的设计方法及如何保证航行的快速性、良好的操纵性和抗风浪能力等问题,本学科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下属二级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船体结构强度及疲劳监测,新能源和新型船舶混合推进动力,柴油机减振、降噪、节能和排放控制,船舶动力装置系统仿真,船舶工程结构强度设计,新船型开发与设计研究,船舶动力装置可靠性、经济性分析,船舶建造、修理、检验与试验;船舶保险与索赔,水下结构物设计与优化,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可靠性设计与优化,深潜器的研究与设计船舶操纵性能研究,船舶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船舶流体动力学特性计算与分析。

 

 

专业型硕士点介绍

船舶与海洋工程

学科专业名称: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代码:085223 学位授权类别:工学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是集船舶、机械、控制、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以及电气与一体化的综合性学科,集中体现了设计、制造、运营、使用、检验以及服役性能评估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该学科的研究方向明确,主要学习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结构构造、航行原理、安全性能、设计原理、建造法规以及各主要船级社的船体检验规范等知识,并研究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制造、性能、运营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与水下深潜器的设计开发、服役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主要研究方向:船舶动力系统设计、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新能源和新型船舶混合推进动力,柴油机减振、降噪、节能和排放控制,船舶动力装置系统仿真,船舶泵类、管系、液压系统、制冷系统、冷藏舱、冷藏集装箱的设计与管理,船舶废气净化、污水处理和海洋防污染技术,单船、船队及公司的轮机管理,各种新型特种船舶的技术管理,船舶动力装置可靠性、经济性分析,船舶检验、修造与试验;船舶保险、保修与索赔,机务管理信息化、机舱资源管理,海运法规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技术在现代轮机管理中的应用,船舶PLC、CAN总线应用技术,船舶机舱自动控制技术,船舶自动检测与信息技术,船舶集成控制、电子喷射、驾机合一、船岸一体化,船舶工程结构强度设计及疲劳监测,新船型开发与设计研究,船舶动力装置可靠性、经济性分析,船舶建造、修理、检验与试验;船舶保险与索赔,水下结构物设计与优化,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可靠性设计与优化,深潜器的研究与设计船舶操纵性能研究,船舶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船舶流体动力学特性计算与分析, 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物腐蚀、污损与防护, 船舶新材料与船机零部件修复及再制造技术,船机设备零部件的失效分析、寿命预测和维修,船舶机械检测、损伤修复、结构强化。

特色实验室简介

LNG液化天然气船

  LNG液化天然气船“吴淞”号建造于2014年9月,用于液化天然气高附加值船的教学、科研、评估。该船配有先进的LNG船舶系统,并搭载一套高水平的实验、科研队伍,提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实现高效的社会服务。


动力装置自动化操作系统

  该动力装置自动化操作系统始建于2007年9月,搭载一台先进的MAN  B&W 6S35MC-E船用柴油主机及其配套系统。该操作系统可提供高水平的柴油台架平台,并拥有一套高水平的科研服务团队,以进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振动故障诊断分析操作软硬件系统

 

   该振动故障诊断分析操作软硬件系统建设于2014年9月,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讲师工程师10人,博、硕士研究生15人。实验室努力培养高水平的理论性和应用型人才,并依托现有平台与企业对接,将成果服务于社会,拥有多项专利技术。

近年来年部分科技研究成果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

液压油体积弹性模量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利用多源极轨卫星遥感监测北极海冰为开拓船舶航线服务研究;     

含湿多孔蒸发制冷墙体分层传热及界面迁移机理研究;              

船舶焊接热影响特征区的海洋微生物腐蚀机制研究;                

不完备信息下港口船舶交通系统风险仿真与推理技术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的浮筏隔振系统的优化计算方法研究;                

大型集装箱船自动配积载的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                  

基于操作链模型的操作员水平自动评估算法研究;                  

基于沥青质相分离的劣质重油稳定性量化评价研究;                

海上搜救无线传感网的动态拓扑及时空随机覆盖机理研究;         

极端条件下大型海洋结构物系泊安全关键技术;                     

物联网环境下船舶过闸交通组织与枢纽联合调度技术研究;         

新型移动供热装置蓄放热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研究;                

太阳能吸附空气制水管光热传热机理及特性研究;                  

风浪作用下粘性液体对船舶稳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频域盲分离的船舶柴油机轴系瞬时转速特征盲提取算法研究;  

速度补偿式转向系统节能技术的机理研究;                     

基于二维模型的多周期重复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建筑内表面材料特性对其表面结露影响的研究;                     

卫星导航系统现代化背景下信号调制问题研究;                     

AIS系统中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无线资源优化管理;              

LNG船上BOG冷能开发利用研究;                    

我国东海沿岸水域典型隐藻种类形态、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研究;    

(2)发明既实用新型专利32项:

基于仿真的危险化学品船舶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间歇式真空微波干燥装置及其处理真空绝热板芯材的方法;         

一种平板热管式纳米流体太阳能集热器;            

一种船舶调配方案自动化生成方法;            

基于WSN构建的船舶驾驶台火灾监控系统;                 

一种无红绿灯十字路口交通系统;                  

太阳能磁制冷海水淡化装置及其海水淡化方法;                 

一种中温相变蓄热材料;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新风分体式空调系统;            

一种船用多功能电脑主机固定架;                  

一种太阳能、自然冷能和低谷电耦合的节能双温空调系统;         

采用极对数坐标表示的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图像配准方法;         

精确测试太阳能吸附制冷管中高温工况下热损失的装置;            

一种多功能结合单体型螺丝刀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卫星导航系统信号的一般化二进制偏移载波调制方法;                 

基于超声波技术的船舶吃水实时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测试整体成形太阳能制冷吸附剂吸附性能的装置及其方法;         

一种热排空、真空排空制作太阳能冷管的装置及其方法;        

一种VHF语音模拟器系统 ;             

多功能太阳能吸附制冷、制水管室外测试台及其使用方法 ;         

地铁车厢空间人口密度分段指示器及其工作方法;                  

一种利用盐差能反电渗析的发电装置;                  

耦合式相变移动供热装置及其供热方法;            

直接接触式相变移动供热装置以及供热方法;            

真空闪蒸节能型独立除湿系统;                 

一种射水泵式节水型厕所冲水装置;            

一种十字路立交桥;            

一种地铁车厢空间利用率指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船用机械设备弹性基础浮筏隔振系统;                  

基于滴液计数法的油雾浓度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基于微压差测量的油雾浓度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一种基于USB的雷达信号采集显示系统。

(3)部分获奖成果

    第五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大型船舶航行风险评估预测与决策一体化技术及应用;                   

    2011年度中国航海科技奖二等奖:大型航运企业能效动态管控技术开发与应用;              

    2011年度中国航海科技奖二等奖:长三角(上海段)航区通航管理成套技术研究   ;             

    2011年度中国航海科技奖三等奖:福建沿海水上交通安全风险防范体系与机制研究及应用  ;                 

    上海市第二十四届优秀发明选拔赛银奖:双室热保护法测绝热材料导热系数的装置及方法;                   

上海市第二十四届优秀发明选拔赛铜奖:可调角度摇头电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