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位点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
清洁能源
1.学科历史
上海海事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隶属商船学院,学科起源于辅机教研室,于1998年获得“制冷及低温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开始招收“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研究生以及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生,2003年设热能教研室,2010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授权自主设立“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设立“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自2018年以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招生。2020年招收能源动力(动力工程)专业硕士、2022年招收能源动力(清洁能源)专业领域硕士。
2.招生专业
上海海事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包含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点(学术型)和能源动力(动力工程、清洁能源技术)专业学位领域。
专业 代码 | 专业名称 | 学位类型 | 学院 |
080700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3年) | 学术 学位 | 商船学院 |
085802 | 动力工程 (2年) | 专业 学位 | |
085807 | 清洁能源技术 (2年) |
3.研究方向
学科以船舶运输及海洋技术为主线,以上海市高原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为支撑,包括“能源储存技术及应用”、“综合节能技术”、“冷藏运输技术方向”、“传热传质及工程应用”四个成果突出、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1)能源储存技术及应用:新型动态冰蓄冷技术、冷凝热回收技术、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应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氢能源及其储氢技术、相变材料多尺度多场协同迁移问题。
2)综合节能技术:船舶动力排放及余热利用技术、船舶碳捕集技术、多能源互补系统集成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LNG冷能利用技术、新能源船舶热管理技术、空调节能与热舒适技术、船舶柴油机的燃烧排放、船舶新型燃油及滑油的应用及检测。
3)冷藏运输技术:冷链运输装备技术、冷藏集装箱运输节能技术、蓄冷保温箱应用技术、果蔬真空预冷技术、船舶冷藏货舱节能技术、真空绝热保温技术。
4)传热传质及工程应用:动力系统热管理、微纳尺度传热、纳米流体特性、复杂流动和传热理论与技术、有限空间内复杂流动传热、先进换热元件和装置设计理论
4.师资情况
现有专业教师37人,其中教授15人(含博导9人),副教授16人,18人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究学习经历,10人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创新能力较强和研究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该学术团队2009年获得上海市“教育先锋号”、2016年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上海市浦东新区新能源创新单位称号。
5.科研平台
学科建设共享航海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智能港口物流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全力建设上海市“全渗透”深远海离岸能源动力前沿研究基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平台。
6.学术交流
连续举办船舶海洋与新能源利用国际研究生暑期学校、主办或承办国际新能源产业院士(专家)论坛、动力与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储能技术研修班,上海市科技论坛及各类学术沙龙。
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国内外高校、协会、学会、企业、科研院所辐射作用。充分利用和不断发展优质学科资源,为研究生进行高水平的科研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准和质量。
学科点也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7.升学及就业
近三年毕业生主要升学单位(以下排列不分先后)
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
近三年毕业生典型就业单位(以下排列不分先后)
((注:最后更新时间为2024年3月))